綜合描述

體型粗大,體長24.8.3-34.3公分,環帶寬1.0-1.2公分;環帶前段身體經常較後段粗大且體節凹凸明顯。背面體色藍紫或深灰,均勻無橫紋或花紋,體表虹彩結構色強烈;腹面體色較背面稍淺,呈灰褐色或紅紫色。背血管不可見。
本種為貫穿型蚯蚓,於地底挖掘30公分或更深的垂直隧道。夜間活躍於土壤表層或地面上,日間棲息在30公分左右或更深的土壤層中。植食性兼土食性,夜間將身體前段探出至地表取食附近的枯枝落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賴亦德 資料提供:賴亦德 來源學名:Metaphire taiwanensis tsaii Chang & Chen, 2014 上次更新:2020-06-11

分布

台灣特有種,分佈於宜蘭縣員山鄉、冬山鄉、蘇澳鎮、南澳鄉之低海拔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賴亦德 資料提供:賴亦德 來源學名:Metaphire taiwanensis tsaii Chang & Chen, 2014 上次更新:2020-06-11

形態學

環帶位於14-16節,環形且癒合;顏色與背面幾乎相同或較淺,為灰藍或藍褐。前列腺不可見。受精囊孔四對,位於5/6/7/8/9節間腹面外側,無受精囊孔乳突;受精囊孔前後體色無明顯差距因而位置不易觀察。雌孔單一,位於14節腹面正中央。雄孔一對,位於18節腹面外側。雄孔開口不可見,邊緣體表增厚且有皺摺圍繞;雄孔前方有一卵形或略呈三角形的盤狀構造位於18節前段,前緣可能緊靠17/18節間溝。一邊緣肥厚、朝向腹面中線正對剛毛線的雄孔皮瓣覆蓋上述構造,多半僅能看見皮瓣前緣內側露出部份卵形盤狀構造和雄孔周圍的皺摺。皮瓣背面或整體雄孔區域外圍有數圈環紋環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賴亦德 資料提供:賴亦德 來源學名:Metaphire taiwanensis tsaii Chang & Chen, 2014 上次更新:2020-06-11

棲地

山區原生或次生之闊葉林。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賴亦德 資料提供:賴亦德 來源學名:Metaphire taiwanensis tsaii Chang & Chen, 2014 上次更新:20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