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子實體傘狀,無柄,獨生或覆瓦狀排列,半圓形或近圓形,通常具突起,經常周生於活闊葉樹枝,直徑達12公分,基部厚達3公分,絨毛部分一般硬質,少海棉質。上表面褐色至深褐色,具數條明顯溝紋,具厚緻密絨毛;邊緣黃色,尖或鈍。絨毛層於菌蓋基部厚達2.5公分,接近菌蓋邊緣越趨薄,以薄黑色區塊與菌肉層相隔,剖面褐色。菌肉層厚達4釐米,黃褐色。菌管深達4釐米,象牙黃色。子實層表面褐色或淡褐色,孔狀。菌孔角狀,每釐米6-8孔。菌絲系統一次元;生殖菌絲不具扣子體。絨毛層菌絲褐色,頗直,徑寬3.5-8微米,具1-2微米厚壁。菌肉層菌絲褐色,徑寬3-6微米,具1-2微米厚壁,頗常具次生隔膜。無囊狀體。擔子次棒狀,大小20-25 × 4-4.5 μm,產生四個擔孢子。擔孢子黃色至淡褐色,次圓形,平滑,薄或略厚壁,大小2.8-3.5 × 2.5-3微米,不具類澱粉反應及嗜藍反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哲志 資料提供:國立中興大學植病系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Phylloporia chrysita (Berk.) Ryvarden 上次更新:2016-09-26

分布

熱帶亞洲及熱帶美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哲志 資料提供:國立中興大學植病系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Phylloporia chrysita (Berk.) Ryvarden 上次更新:2016-09-26

備註

標本檢視:台灣,台東縣:蘭嶼,垃圾處理場及天池間,海拔100公尺,活蘭嶼念珠藤枝生(Alyxia insularis),1997年5月1日, Wu 9705-7,9705-44,9705-46 (TNM);海拔250公尺,活蘭嶼念珠藤枝生(A. insularis),1997年4月22日,Chen 577 (TN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哲志 資料提供:國立中興大學植病系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Phylloporia chrysita (Berk.) Ryvarden 上次更新:2016-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