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1999年9月21日,7.7級的集集大地震摧毀了台灣中部,地震深度8.0公里,原因來自於逆斷層車籠埔斷層的錯動,造成地表長達90公里的破裂帶。這次的地震引起台灣斷層地質結構調查,啟動了台日合作的台灣車籠埔斷層鑽井整合型計畫(TCDP)。獲台大王珮玲博士的協助,取得深度於545-1675 mbls岩心,每一段岩心切割20-30公分並放置到厭氧操作箱3小時後,進一步分離純化甲烷古菌。於車籠埔斷層約545公尺的砂岩中分離純化到甲烷裂片菌Methanolobus chelungpuianus St545MbT。此菌株屬於不規則球狀,細胞大小約0.5-1.0 μm,細胞外圍由表層Surface-layer蛋白組成。能利用甲醇及三甲基胺(trimethylamine)產生甲烷。最適生長條件為37 °C、鹽度為0.08 M、pH 7.0,屬於適中溫、嗜中性甲烷古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與Methanolobus psychrophilus有99.0 %相似度。不過,在甲烷化碳源基質的應用上,M. psychrophilus可以利用二甲基硫醚(methysulfide)做為碳源,但菌株St545MbT無法利用;M. psychrophilus生長溫度範圍為0-25°C,相較於菌株St545MbT生長溫度範圍為25-45 °C,其生理特性分析相差甚大。DNA-DNA雜合反應結果與M. psychrophilus僅有20%相似度,顯示菌株St545MbT為甲烷裂片屬新種(Wu and Lai., 2011)。甲烷裂片屬大多純化自海岸底泥,另外有些來自寒冷濕地、地下深層油氣場和煤層,純化自車籠埔斷層的M. chelungpuianus與純化自寒冷濕地的M. psychrophilus親緣性相近,顯示出Methanolobus屬廣泛存在於陸地及地下深層環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賴美津、陳聖中 資料提供: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太古生物研究室 來源學名:Methanolobus chelungpuianus 上次更新:201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