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大喬木;幹皮灰褐色,不規則縱向縫裂,略長片條狀剝落。脫落性小枝節間長6~13㎜;鞘齒6~8,狹三角形,長約0.7㎜,宿存性小枝上鞘齒剝離性。毬果狀果序橢圓形,長1~2.4㎝,徑1~2㎝,果苞12~14列,基部寬,明顯凹陷;翅果長5~8㎜,翅長約為其之1/2。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福原、歐辰雄、呂金誠 資料提供:臺灣樹木解說 來源學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上次更新:2022-06-01

分布

原產澳洲、馬來、印度、緬甸,臺灣引進栽為海岸防風林及行道樹,防風、耐鹽、抗海潮,適生於海邊沙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福原、歐辰雄、呂金誠 資料提供:臺灣樹木解說 來源學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上次更新:2022-06-01

效益(利用)

本種為台灣防風林之重要樹種,對台灣農業之貢獻至鉅,木材為良好之薪炭材,樹皮可提煉栲膠。除模式型外,尚有一變種稱印卡木賊葉木麻黃(var. incana),其幼果密被有白色或褐色絹毛;小枝較粗,徑0.7~1㎜,被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福原、歐辰雄、呂金誠 資料提供:臺灣樹木解說 來源學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上次更新: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