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藤本,常具捲鬚,老莖經灰褐色或灰白色,幼莖綠色,幼莖及葉、葉脈具有細毛。葉互生,長達7 cm,寬達8.5 cm,3裂,裂片卵狀三角形,中央裂片較大;葉柄長1-1.5 cm,中間具腺點一對;托葉小。花腋生,通常成對;花瓣無;兩性,具總苞;萼片5;花瓣偶缺;副花冠常發達,外輪副花冠綠色,尖端淡黃色;花柱3裂,柱頭頭狀。漿果,果橢圓狀,熟時紫黑色,徑約1.2 cm;假種皮黏質。

三角葉西番蓮大量野生於林內、旱田或籬笆間,跟其他西番蓮科植物相比,本種花朵較小、色彩較樸素,果實也不大,且無特殊味道,因此較少被注意。但特別的是三角葉西番蓮的老莖外包覆著黃白色的木栓層,故又名「栓皮西番蓮」。 由於花形、葉形及果實顯眼美麗,自15世紀開始被栽植作為裝飾觀賞植物。三角葉西番蓮是一種從牧場擴散出來的強入侵性植物,能夠輕易地利用其延伸的莖擴散到各類型棲地,包含灌叢、農地、森林。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suberosa 上次更新:2019-12-05
其他來源內容

莖多少具細毛。葉被毛,長達7 cm,寬達8.5 cm,3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花腋生,通常成對;花瓣無;外輪副花冠綠色,尖端淡黃色;花柱3;柱頭頭狀。果橢圓狀,熟時紫黑色,徑約1.2 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Passiflora suberosa Linn., 1753 上次更新:2014-12-09
多年生草質藤本,捲鬚腋生,莖多少被細柔毛;單葉,互生,掌狀3裂,寬卵形或闊心形,長3-6公分,寬4-7公分,葉緣具剛毛,上下表面光滑無毛,葉柄上近葉基處有一對腺體,柄長1-2.5公分;單花,腋生,常成對;花瓣乳黃色,5片,副花瓣呈線狀,環狀排列;雄蕊5枚,基部合生成筒,包圍花柱,上部離生;雌蕊3枚,花柱3叉,細長;漿果成熟時呈黑紫色;種子具假種皮,表面有小突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suberosa L. 上次更新:2014-12-09

分布

廣泛歸化於低海拔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Passiflora suberosa Linn., 1753 上次更新:2014-12-09
其他來源內容
南美巴西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suberosa L. 上次更新:2014-12-09

棲地

全境低地至海拔800 m以下郊野、圍籬、灌叢、電線桿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suberosa 上次更新:2019-12-05

播遷

藉由鳥類食果而隨其排泄物擴散到各棲地;亦可藉由延伸的莖到處攀爬擴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suberosa 上次更新:2019-12-05

效益(利用)

三角葉西番蓮可抵抗由Fusarium oxysporum f. sp. Passiflorae引起的枯萎病,此枯萎病會使百香果的生長與收成受到抑制,因此建議在百香果的栽培種植上,選用三角葉西番蓮作為砧木,可有效抵抗該枯萎病。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suberosa 上次更新:2019-12-05

風險

入侵後果:農業, 環境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競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suberosa 上次更新:2019-12-05

引進途徑

引進媒介:人為引進

引進時間:1907

引進方式:有意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suberosa 上次更新:2019-12-05

備註

藥性功效: 全年可採。採根或莖葉,分別曬乾用,枝葉外用宜鮮品。根有袪濕、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治風濕疼痛、皮膚搔癢、癰瘡腫毒。莖葉有解毒、消腫之效。治皮膚癢、瘡爛 。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suberosa 上次更新: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