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rulax canorus (Linnaeus, 1758)

Garrulax canorus (Linnaeus, 1758) 大陸畫眉
Garrulax canorus (Linnaeus, 1758) 大陸畫眉
Garrulax canorus (Linnaeus, 1758) 大陸畫眉
大陸畫眉
畫眉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無危(LC)
無危(LC)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CITES附錄二: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CITES附錄二: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
Species 種

概述

成鳥大致棕褐色,頭上至後頸具黑褐色縱斑,眼周有醒目白色蝌蚪紋。常在濃密的草叢、灌叢中活動,鳴聲婉轉複雜,因此被引進觀賞。與臺灣畫眉會產生雜交,因此影響臺灣畫眉的遺傳獨特性。相近的生態棲位也可能使其與台灣畫眉產生競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 上次更新:2020-11-15

綜合描述

成鳥大致棕褐色,頭上至後頸具黑褐色縱斑,喉、頸側及上胸亦具較細之黑褐色縱紋。白眼圈延伸至眼後,形成醒目之白色蝌蚪狀眼紋。尾羽暗褐,具不明顯橫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 上次更新:2020-11-15
其他來源內容

大陸亞種,額棕色,頭頂至上背橄欖褐,各羽具寬的黑褐色羽干紋,腰和尾上覆羽與背同色,初級飛羽外緣棕色,尾羽濃褐,具黑色橫斑。眼先、耳羽暗棕褐,眼周有非常明顯的白眼圈與白色眉線,白色眼框延長至眼後,羽色較褐色偏橙紅,頦、喉、上胸及胸側棕黃,並雜以黑褐色羽干紋,下體除腹部中央污灰色外,余部棕黃。體長約22cm。翅膀較短,不善飛行,飛行距離不遠,雙腳靈活強健。鳴聲響亮且婉轉多變。

雄鳥善於鳴唱,繁殖、築巢於濃密樹叢,使用雜草莖葉或樹根等築成碗形巢。 分布於低海拔濃密的灌木叢中,是低海拔森林常見鳥種,常能聽到其嘹亮婉轉的聲音。領域性強,成對不成大群[5,6]。近年發現大陸畫眉與臺灣畫眉雜交後代,對名列珍貴稀有保育類的台灣畫眉在基因純度及資源利用上產生威脅。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謝寶森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20-05-27

分布

分布於中國南部(長江溪谷)到越南中部地區及寮國北部、海南島山區、台灣。 在台灣有野外繁殖紀錄。出現於台北縣市、彰化縣市、高雄縣市、屏東縣、桃園縣、台中縣市、雲林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 上次更新:2020-11-15

外觀相似性

相似種:臺灣畫眉 (Leucodioptron taewanu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 上次更新:2020-11-15

棲地

棲息於次生林、灌木林、竹林、開闊林地、蘆葦、高草地、花園、城市空地,海拔分布最高紀錄在中國為1,800公尺、東南亞1,450公尺(方et al., 2011; Collar & Robson, 2020)。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 上次更新:2020-11-15
其他來源內容

本種因養鳥人數的增加日益普遍,逃逸鳥嚴重威脅到臺灣畫眉的生存,並與臺灣畫眉雜交,導致臺灣畫眉的獨特基因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在台灣有野外繁殖紀錄。出現於台北縣市、彰化縣市、高雄縣市、屏東縣、桃園縣、台中縣市、雲林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謝寶森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20-05-27

擴散機制(人為影響)

逃離圈養或放生[1]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謝寶森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20-05-27

取食策略

雜食性,以昆蟲為主要食物,亦攝食地面上的節肢動物、蚯蚓、果實與種子。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 上次更新:2020-11-15

生態學

巢位:樹上、非喬木植物。
巢型:杯狀巢。
附著位置:底部支撐。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Stephanie Yuan Chia、Yi-Ting Fang、Yi-Ting Su、Pei-Yu Tsai、Chia Hsieh、Shu-Han Tsao、Jia-Yang Juang、Chih-Ming Hung、Mao-Ning Tuanmu 資料提供:A global database of bird nest traits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上次更新:2024-04-26

繁衍

已知非0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Stephanie Yuan Chia、Yi-Ting Fang、Yi-Ting Su、Pei-Yu Tsai、Chia Hsieh、Shu-Han Tsao、Jia-Yang Juang、Chih-Ming Hung、Mao-Ning Tuanmu 資料提供:A global database of bird nest traits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上次更新:2024-04-26
其他來源內容
為一夫一妻制,在原產地繁殖季為3-8月,在夏威夷繁殖季 為4-7月,每窩2-5顆蛋,孵卵期13-16天,通常由雌鳥孵卵, 雙親每年共同育雛1-2隻(CABI, 2020; Collar & Robson, 2020)。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 上次更新:2020-11-15

保育狀態

撲滅方式:陷阱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謝寶森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20-05-27

風險

主要影響:本種因養鳥人數的增加日益普遍,逃逸鳥嚴重威脅到臺灣畫眉的生存,並與臺灣畫眉雜交,導致臺灣畫眉的獨特基因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入侵後果:暫無資料。入侵性:具入侵性。入侵機制:雜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 上次更新:2020-11-15
其他來源內容

入侵後果:暫無資料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雜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謝寶森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20-05-27

引進途徑

1980年代被人以非法方式引進,逃離圈養或放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 上次更新:2020-11-15
其他來源內容

引進媒介:人為引進

引進時間:1980年代

引進方式:有意以非法方式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謝寶森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20-05-27

備註

臺灣的分布: 1. TBN近5年紀錄(2020年資料迄今尚未完整更新),以臺北為大宗(以2017年紀錄多達52筆,但2018年之後僅個位數紀錄),南投次之(以2016年紀錄多達49筆,但2017年之後僅個位數紀錄),過去曾出現於臺灣本島全島及離島金門、馬祖、澎湖(金門、馬祖為原生種,不列入討論),TBN第1筆資料為1860年(為外國人標本採集資料)(TBN, 2021)。 2. ebird 2020-2021年分布紀錄補充(查找資料日期為2021年7月15日),分布新北、桃園、臺中、屏東、花蓮、屏東,皆為零星分布。 3. 中華鳥會資料庫第1筆資料為1991年臺北白雲國小(程, 2010)。 4. 需注意的是2006年以前臺灣畫眉僅列大陸畫眉的亞種(該年度以後才發表為獨立物種),因此該年度以前之紀錄可能有臺灣畫眉與大陸畫眉學名混用之情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 上次更新: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