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約16cm,雌雄鳥羽色不同。雄鳥喙黑色,虹膜褐色,背面為靛藍色,頭、腰、尾上覆羽顏色較濃艷,前額、臉及喉黑色,覆羽靛藍色,飛羽黑色、外緣靛藍色,胸、腹及尾下覆羽濃橙黃色,中央尾羽靛藍色,其餘尾羽黑色、外緣靛藍色,腳暗褐色。雌鳥喙黑色,虹膜褐色,眼環淡棕色,頭上暗灰色,背及腰欖褐色,飛羽及尾羽暗褐色,喉、胸黃褐色,脇灰褐色,腹部中央白色,尾下覆羽黃褐色,腳暗褐色。雄性亞成鳥體色較雄性成鳥淡,頭部暗褐色密布淡色斑點,背藍色雜有褐色羽毛。雌性亞成鳥背面黃褐色,喉淺棕色,眼環淡棕色,其餘類似雌性成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全世界僅分布於東亞,vivida 亞種僅分布於台灣,oatesi 亞種繁殖於中國西南、西藏東南、阿薩姆、緬甸東部及北部、寮國及越南北部。vivida 亞種並不會做長程遷移,oatesi 亞種有些個體冬天會遷移至中南半島北部,2個亞種冬天均會沿海拔高度垂直遷移。台灣普遍分布於海拔 1,000m 至 2,400m 之間的山區 (翟鵬 1977,顏重威 1984,沙謙中1986)。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分為2個亞種,分別是 N. v. vivida 與N. v. oatesi (Dickinson 2003, Clements 2007)。本種最初由 Swinhoe 於台灣所發現及命名,Swinhoe 將其發表為新種。爾後鳥類學家在印度發現另一亞種,因此台灣的黃腹仙鶲被改為N. v. vivida,為台灣特有亞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棲息於台灣海拔 1,000m 至 2,400m之間的山區,喜愛闊葉樹林的中上層,甚少停棲於針葉樹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黃腹仙鶲在台灣為留鳥,也是台灣特有亞種。冬季可降遷至海拔 300m 左右的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以昆蟲為食, 覓食方式主要為飛擊(flycatch),但捕食飛蟲後,甚少飛回原棲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生態學

巢位:不詳。
巢型:不詳。
附著位置:不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Stephanie Yuan Chia、Yi-Ting Fang、Yi-Ting Su、Pei-Yu Tsai、Chia Hsieh、Shu-Han Tsao、Jia-Yang Juang、Chih-Ming Hung、Mao-Ning Tuanmu 資料提供:A global database of bird nest traits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上次更新:2024-04-26

行為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領域性明顯。常停棲於森林邊緣枝椏上,飛行時通常不做長距離移動。鳴聲為圓潤、略顯哀怨似「伊悠⋯悠悠、悠伊」的重複哨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不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Stephanie Yuan Chia、Yi-Ting Fang、Yi-Ting Su、Pei-Yu Tsai、Chia Hsieh、Shu-Han Tsao、Jia-Yang Juang、Chih-Ming Hung、Mao-Ning Tuanmu 資料提供:A global database of bird nest traits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上次更新:2024-04-26
其他來源內容
在台灣的繁殖期並不確定,曾有一窩 3枚卵的紀錄 (顏重威 1984)。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黃腹仙鶲目前在台灣相當普遍,但由於其羽色亮麗、鳴聲悅人,因此仍有獵捕壓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黃腹仙鶲目前公告為保育類第三級其它應予保育的野生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Niltava 源於尼泊爾人稱呼棕腹仙鶲 (Niltavasundara) 的名字。vivida 是拉丁文「鮮明對比的」之意,應是指本種背面、腹面的鮮明顏色對比。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