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雄鳥的蠟膜大部分裸露,前額及眼先黃橄欖綠色,漸進至鏽橙色的頭頂及枕部,後頸暗灰橄欖綠,上背及肩羽深綠色,肩羽前端及部分上背常帶紫紅色,小及中覆羽深綠色常帶有不同程度的紫紅色,大覆羽黑色,最內側深綠,在外緣至尖端則為亮黃的羽緣,三級飛羽深綠色,次級飛羽黑色,在外側有很窄的淡黃羽緣,初級飛羽黑色,後背至尾上覆羽及尾上深綠色,尾羽顏色較鮮明。除了中央尾羽色,所有尾羽內側有寬的黑色羽緣。頦、喉、耳羽及胸部蘋果綠色,腹部則為稍帶黃的綠色,尾下覆羽淡黃色,較長羽毛有深綠色矢紋,較短羽毛基部深綠色,尾下黑色有不明顯的末端灰帶,腿淡黃色有深綠色縱紋。虹膜紅色帶紫至黑色的內圈。眼圈裸露部分藍色。蠟膜及喙基部亮藍色,喙尖較灰。腳紅色。雌鳥與雄鳥類似,但額部暗綠色,深綠色頭頂不帶鏽橙色,深綠色的頸部沒有灰色部分,上背及肩羽及小覆羽皆深綠色無紫紅色。背面綠色較暗且較深。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分布於台灣、琉球群島及菲律賓群島的北部小島。台灣僅出現於東部、南部及離島的綠島和蘭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過去曾經被置於 Sphenurus 屬,與T. sphenura以及 T. sieboldii 親緣極近,而與 T.oxyura 種群則稍遠。本種分為4個亞種,台灣出現的為指名亞種,而且為台灣特有亞種,僅分布於台灣島、綠島及蘭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小型島嶼的濃密陰暗之原始闊葉林中,體色與樹枝相近,不易被發現。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紅頭綠鳩在台灣為稀有的留鳥,未見季節性的遷移行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食果性,採食樹冠上的果實以及種籽。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生態學

巢位:不詳。
巢型:不詳。
附著位置:不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Stephanie Yuan Chia、Yi-Ting Fang、Yi-Ting Su、Pei-Yu Tsai、Chia Hsieh、Shu-Han Tsao、Jia-Yang Juang、Chih-Ming Hung、Mao-Ning Tuanmu 資料提供:A global database of bird nest traits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上次更新:2024-04-26

行為

單獨或小群活動於樹冠層,至今對其生活習性的瞭解並不多。發出如洞簫的「唔、唔衣唔」鳴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不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Stephanie Yuan Chia、Yi-Ting Fang、Yi-Ting Su、Pei-Yu Tsai、Chia Hsieh、Shu-Han Tsao、Jia-Yang Juang、Chih-Ming Hung、Mao-Ning Tuanmu 資料提供:A global database of bird nest traits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上次更新:2024-04-26
其他來源內容
台灣沒有任何巢卵的觀察紀錄,國外的觀察紀錄是在夏季繁殖,於樹上築巢,一巢產白色的卵2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紅頭綠鳩在全球的生存現況,在菲律賓為稀有,僅在琉球為普遍留鳥。紅頭綠鳩於1863年在台南及1866年在高雄被發現,當時即被認定為稀有鳥種。1930年代日本學者在蘭嶼及綠島發現本種(林文宏1997)。今日的台南、高雄已發展成為工商業大都會,原始森林早已不復存在,因此本種在這兩個地方早已消失。近年來僅屏東墾丁及台東蘭嶼有穩定的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紅頭綠鳩列名於農委會2008年所公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屬於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受到法律的保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IUCN2008年紅皮書將本種列為「接近受脅」( NT )鳥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Treron 源於希臘文鳩或鴿的意思。 formosae福爾摩沙,指台灣,合併屬名即為「台灣的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