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關於本站
物種分類系統
物種媒體庫
自然特輯
公告訊息
開放資料
首頁
>
物種頁面
Holothuroidea
中文名
海參綱
分類資訊
Class 綱
相關連結
臺灣物種名錄
分類階層
動物界 Animalia
»
兩側對稱動物亞界 Bilateria
»
後口動物下界 Deuterostomia
»
棘皮動物門 Echinodermata
»
海膽亞門 Echinozoa
海膽亞門 Echinozoa
動物界 Animalia
兩側對稱動物亞界 Bilateria
後口動物下界 Deuterostomia
棘皮動物門 Echinodermata
海膽亞門 Echinozoa
Holothuria pervicax Selenka, 1867
虎紋參
作者:陳育賢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Holothuria difficilis Semper, 1868
棘手乳參
作者:陳育賢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Holothuria cinerascens
(
作者:陳育賢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Stichopus horrens Selenka, 1867
糙刺參
作者:陳育賢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總覽
物種解說
多媒體
公民科學資料
分類
綜合描述
海參又叫海黃瓜或海噀,身體呈圓筒狀或臘腸狀,少數為蘿蔔形。口在身體前端,周圍有形狀不同的觸手(楯狀觸手、枝狀觸手、指狀觸手和羽狀觸手),肛門位於體後端,圍繞食道有石灰環,身體皮膚埋有無數微小石灰質骨片(骨針)。這些都是分類上重要依據。
海參的身體大都柔軟,行動緩慢,因此為了避免敵害,有些種類就具有特殊的自割本領。例如海參科的海參受到刺激的時候,常會由肛門排出一種很黏的白色細絲,用來纏住獵食者,而且這種黏絲也有異味,可以干擾獵食者。部分內臟更含有海參毒素,一但誤食會中毒,嚴重時甚至會癱瘓,接觸到眼睛也可能造成失明。
|
作者:陳育賢
|
資料提供:陳育賢
|
來源學名:Holothuroidea
|
上次更新:2014-02-18
棲地
大多數的海參為夜行性,白天躲在岩縫或沙礫中,通常只伸出觸手捕捉食物。主要的食物為混在底質裡的有機質碎屑和微小生物,如矽藻、有孔蟲、放射蟲、橈腳類等。
|
作者:陳育賢
|
資料提供:陳育賢
|
來源學名:Holothuroidea
|
上次更新:2014-02-18
效益(利用)
在基隆以至東北角海岸,馬糞海膽、紫海膽及口鰓海膽等具有大型生殖腺的海膽在過去數量相當豐富,只因人為過度的採捕造成目前數量稀少。而在嚴重過漁的海域,海膽的密度大約是受保護海域的20倍,其原因為人類的漁撈行為使得他們的主要掠食者(某些魚類)數量減少所致。
|
作者:陳育賢
|
資料提供:陳育賢
|
來源學名:Holothuroidea
|
上次更新:2014-02-18
大百科章節
綜合描述
棲地
效益(利用)
提供物種資訊
相關連結
關於本站
物種分類系統
物種媒體庫
自然特輯
公告訊息
開放資料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