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棕櫚科油棕屬植物,幹單立,為老葉殘存的葉柄所包覆,葉大而數多,開展於幹頂成圓闊的樹冠,高可達 15 公尺以上。羽狀複葉,葉柄側緣多半有刺,小對生,葉色全綠,葉端下垂狀,單葉,葉長 60 至 140 公分,寬 3 至 5 公分,同時羽葉基部之小葉成刺狀。花單性,雌雄同株異序,花序成穗狀,四季開花,花小且顏色不明顯。果實熟時由黃轉為橘紅色,再轉黑褐,外果皮富含油脂,可煉製優良的食用油,為油脂工業上的重要原料。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莊溪 資料提供:莊溪-認識植物 來源學名:Elaeis guineensis Jacq. 上次更新:2014-12-16

分布

熱帶西非。台灣首度於 1898 年由福羽逸人引入,其後於 1903、1907、1909、1938、1967、1970 年續有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莊溪 資料提供:莊溪-認識植物 來源學名:Elaeis guineensis Jacq. 上次更新:2014-12-16

效益(利用)

外果皮油脂含量多,供榨椰子油(Palm oil),椰子油可為食用油及工業用,故本種現為熱帶地區最重要之經濟樹種之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福原、歐辰雄、呂金誠 資料提供:臺灣樹木解說 來源學名:Elaeis guineensis 上次更新:2022-07-06
其他來源內容
栽培。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莊溪 資料提供:莊溪-認識植物 來源學名:Elaeis guineensis Jacq. 上次更新:201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