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多年生草本,莖蔓性匍匐,半肉質多分枝,莖節明顯。直立枝梢常可形成密集的地被層,匍匐莖之莖節易生根發芽長成新植株。單葉互生,葉片長約5 cm,寬約2 cm,長橢圓形至卵圓形,先端尖,綠色帶有光澤,平行脈略帶紫色,光滑無毛或邊緣具毛。聚繖花序頂生、與葉對生或腋生,每莖節具1-2對聚繖花序,苞片為葉狀;位於莖頂端的花常聚集成小簇,包圍在1-3片葉狀苞片中;萼片3枚,約7 mm長,綠色;花瓣3枚,白色,邊緣輕微反捲,約10 mm長,卵形至橢圓形。雄蕊6枚,花藥黃色,雌蕊1枚,約5 mm長,花朵具密集白絲;子房3室,每室2個種子。蒴果小,約3 mm長。種子黑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上次更新:2019-12-05
其他來源內容
多年生草本,匍匐,蔓性,近肉質,多分枝,分枝末端直立;常形成密集植被;匍匐莖於節上生根。葉片平行脈,互生,單一,兩面亮綠色或於上表面綴有紫色;葉片著生於短且閉口葉鞘(頂端常具纖毛);葉片長至5公分,寬2公分,長橢圓形至卵形,頂端具突尖;光滑或邊緣纖毛狀。花序頂生,對生於葉片,有時腋生於最末端的葉軸,每個莖節具1-2聚繖花序;苞片通常葉狀,偶爾退化。花於莖頂端簇生,包被於1-3葉狀苞片內;萼片3枚,長約7公厘,卵形,綠色,離生,通常於中肋處具一列毛被;花瓣3枚,離生,白色,開展至略為反折,長約10公厘,卵形至橢圓形;雄蕊6枚,密被白色鬚毛;雌蕊1枚,長約5公厘;子房3室,每室2枚種子。蒴果小,長約3公厘;種子黑色;具凹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承瑞 資料提供:楊承瑞 來源學名: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上次更新:2019-11-26

分布

原生於南美洲熱帶地區,常園藝栽培。歸化於臺灣北部和中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承瑞 資料提供:楊承瑞 來源學名: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上次更新:2019-11-26

棲地

為臺灣新歸化植物。根據2009年野外實地調查,發現在台灣中部地區生長的十分猖獗 。

台灣目前巴西水竹葉入侵擴散狀況:巴西水竹葉屬於較耐陰的物種,主要的生育地為林道兩旁,莖可以無性繁殖的方式蔓延,在南投地區的族群有逐漸擴散的趨勢,目前並未採取防治的措施。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上次更新:2019-12-05
其他來源內容
在臺灣歸化於森林邊緣或碎石坡,海拔50-1200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承瑞 資料提供:楊承瑞 來源學名: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上次更新:2019-11-26

播遷

藉由修剪過後丟棄的殘枝或自然隨著蔓延的莖到處生根發芽長成新植株。 已知牛隻和雞隻會已巴西水竹葉為食。巴西水竹葉因而可以透過牛蹄和雞的爪子散播。另外這些家畜的覓食會導致其他森林植物和土壤的傷害,因此,這也利用畜牧動物作為巴西水竹葉的生物防治方法是不適合的選項。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上次更新:2019-12-05

繁衍

可行有性繁殖產生種子,亦可行營養繁殖,由植株片段(最小可小於1 cm)生長成不同植株. 使用碎莖行無性繁殖。可以從雌雄同體的花卉生產種子。已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繁殖,在其他歸化地區可能全部行無性繁殖,助長其傳播的載體包括,溪流,牛和道路機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上次更新:2019-12-05

管理

預防措施:削砍下來的植物不應被棄置在任何地方,因為這經常是一個新的侵襲來源。應檢查新填充的土壤,因為此植物常藉此輸送傳播。一種預防方法是種樹提高樹冠覆蓋,減少光線照到巴西水竹葉。有實驗證據顯示,遮陽(人工)可減少巴西水竹葉。此外,把廢棄林地邊緣「武裝」起來,已被視為一個潛在的控制手段,以減少干擾和改善樹冠覆蓋。這種做法可能涉及在廢棄林地附近種植作為緩衝區,或至少在暴露於季風的方向種植(以減少樹木倒下)。

物理防治: 在獨立的田間試驗中,人工遮蔭對巴西水竹葉族群的控制,比人工移除及殺草劑更有效。

化學防治: 施用綠草定(Triclopyr)能夠有效的殺死巴西水竹葉,但也會傷害到許多其他原生植物;另外,還有至少三種殺草劑也能夠有效對付巴西水竹葉,但是並沒有足夠證據顯示這些殺草劑對原生植物造成的傷害低於綠草定,例如:毒莠定(picloram)及甲磺隆(metsulfuron-methyl),與綠草定同樣是以防治木本植物為主,但同時會對其他樹種的樹苗造成傷害,使更新不易。而Amitrole及氟草煙(fluroxypyr)則是以防除草本植物為主,所以若在喬木或灌木林中施用,其彈性較大。Hurrell (2009)將草綠定施用於密集生長的巴西水竹葉族群,死亡率高達80-100%,經過一年後雖有30-50%的巴西水竹葉捲土重來(視施用的頻率及濃度而定),但也有原生植物的小苗開始出現,唯因土壤中尚有殘留的殺草劑,致使這些小苗存活率不高。

生物防治:目前尚無有效的生物防治方式可用來控制巴西水竹葉,未來透過調查巴西地區的巴西水竹葉族群,或許可以找出適合用於防治的病原菌或昆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上次更新:2019-12-05

風險

巴西水竹葉生長迅速,常入侵森林邊緣及地被層,喜歡生長在潮濕、高光照的環境。光照通常是限制巴西水竹葉擴散及建立族群的重要因素。常大片生長在低地森林邊緣及裸露地,形成約60 cm高的緊密地被層植物,當巴西水竹葉出現於棲地的時候,則生植物的種類及數量會大幅減少。

巴西水竹葉(Tradescantia fluminensis)似乎不是一個農作物的重要雜草。它被認為是一個嚴重的環境雜草,會對本地生物多樣性造成衝擊。巴西水竹葉(Tradescantia fluminensis)是一個「症狀入侵者」,意思是它需要干擾因素(如增加光線,增加土壤含氮量)。

入侵後果:環境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競爭, 和其它入侵種之間的互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上次更新:2019-12-05

引進途徑

引進媒介:媒介植物

引進時間:1987年

引進方式:有意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上次更新: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