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落葉喬木。樹皮縱向深溝裂,厚而富含栓皮層。單葉,互生;長卵形;長15~18cm,寬3~6cm;葉緣具銳鋸齒,齒端具睫毛;葉背灰白色,被細毛。堅果卵圓形或近球形,徑約1﹒8cm,為殼斗包被大部分,殼斗鱗片彎曲針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偉真、林德勳、謝昌衛、黃雯雯 資料提供:台灣野生藥用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Quercus variabilis Blume 上次更新:2016-11-23

分布

廣泛分布於中國、日本及韓國。臺灣分布於海拔90-2,500 m 之間,常為中低海拔森林中之先驅樹種,多在火燒跡地,崩壞地與臺灣二葉松(Pinus taiwanensis)混生,性喜陽光、耐寒、耐旱及貧瘠,可見於思源埡口、梨山、谷關、惠蓀林場、霧社、盧山、清境農場、洛韶及豁然亭等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智凱、邱麗蓉、張良芳、王志強 資料提供:櫟足之地-臺灣的殼斗科植物 來源學名:Quercus variabilis Blume 上次更新:2023-04-22
其他來源內容
台灣低、中海拔山區之闊葉樹林中,中國、日本、韓國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偉真、林德勳、謝昌衛、黃雯雯 資料提供:台灣野生藥用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Quercus variabilis Blume 上次更新:2016-11-23

形態學

落葉中、小喬木。樹幹黑褐,樹皮有縱深裂溝紋。葉革質,長橢圓狀卵形至闊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鈍或圓,鈍鋸齒緣,下表面灰白色,被星狀短毛;葉柄長1-3 cm。殼斗鱗片線狀披針形或針形,鱗片伸張或反捲。堅果橢圓形,最長約2 cm,稀球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智凱、邱麗蓉、張良芳、王志強 資料提供:櫟足之地-臺灣的殼斗科植物 來源學名:Quercus variabilis Blume 上次更新:2023-04-22

保育狀態

保育等級:LC( 安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智凱、邱麗蓉、張良芳、王志強 資料提供:櫟足之地-臺灣的殼斗科植物 來源學名:Quercus variabilis Blume 上次更新:2023-04-22

效益(利用)

栓皮櫟樹幹具有很厚的木栓層可以耐火燒,是火燒後適存植物。木栓層製成的軟木塞是葡萄酒瓶塞的最佳材料。歐洲的栓皮櫟(Quercus suber)壽命約200 年,可以採收樹皮16-17次左右,除了利用在酒瓶塞子之外,另外在飾品、家居用品皆可使用,近些年更在鞋子的軟墊及避震上大量使用,原來時尚潮流就在看似不起眼的軟木上,可謂開創了殼斗科植物利用的新契機。

本種木材堅韌耐磨,紋理直,耐水濕,結構略粗,可用供製作建築、車、船;家具、枕木、軟木、栲膠、木炭、食用菌的資源樹種和水土保持樹種,種子則可應用於釀酒及作為飼料使用,其葉色因不同季節變化明顯,亦是良好的綠化觀賞樹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智凱、邱麗蓉、張良芳、王志強 資料提供:櫟足之地-臺灣的殼斗科植物 來源學名:Quercus variabilis Blume 上次更新:202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