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關於本站
物種分類系統
物種媒體庫
自然特輯
公告訊息
開放資料
首頁
>
物種頁面
Phytoseiidae
中文名
捕植蟎科
分類資訊
Family 科
相關連結
臺灣物種名錄
分類階層
動物界 Animalia
»
兩側對稱動物亞界 Bilateria
»
原口動物下界 Protostomia
»
蛻皮動物總門 Ecdysozoa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螯肢亞門 Chelicerata
»
蛛形綱 Arachnida
»
寄蟎總目 Parasitiformes
»
中氣門蟎目 Mesostigmata
中氣門蟎目 Mesostigmata
動物界 Animalia
兩側對稱動物亞界 Bilateria
原口動物下界 Protostomia
蛻皮動物總門 Ecdysozoa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螯肢亞門 Chelicerata
蛛形綱 Arachnida
寄蟎總目 Parasitiformes
中氣門蟎目 Mesostigmata
Euseius daluensis Liao & Ho, 2017
大鹿真綏蟎
作者:Jhih-Rong Liao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Typhlodromus crossostephium Liao & Ho, 2017
蘄艾盲走螨
作者:Jhih-Rong Liao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 1948
巴氏小新綏蟎
作者:Jhih-Rong Liao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Amblyseius eharai Amitai & Swirski, 1981
江原純綏蟎
作者:Jhih-Rong Liao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總覽
物種解說
多媒體
公民科學資料
分類
綜合描述
自由營生;背板完整 (除 Macroseius biscutatus),體毛 38 或更少對;背板 23 對毛或更少 (包含 r-R 系列毛);腹面 10 對毛或更少;氣門溝板與背板前端癒合 (除 tribe Indoseiulini);ST5 總是長於生殖板上;生殖板後端切齊;大部分雌性有腹肛板,少數分為腹板與肛板兩個,而極少數只有肛板;交尾囊形態變異大;雄性毛相與雌性相似;胸板與生殖板癒合為胸殖板,腹肛板通常大,三角形;雄性擔精趾變異大。
McMurtry and Croft (1997) 首次完整探討其生物學與習性,將其分為四型,包括:1. 葉蟎專食者、2. 葉蟎選擇性捕食者、3. 多食性捕食者、4. 嗜花粉多食性捕食者。
|
作者:廖治榮
|
資料提供:Jhih-Rong Liao
|
來源學名:Phytoseiidae
|
上次更新:2018-04-20
其他來源內容
自由營生;背板完整 (除 Macroseius biscutatus),體毛 38 或更少對;背板 23 對毛或更少 (包含 r-R 系列毛);腹面 10 對毛或更少;氣門溝板與背板前端癒合 (除 tribe Indoseiulini);ST5 總是長於生殖板上;生殖板後端切齊;大部分雌性有腹肛板,少數分為腹板與肛板兩個,而極少數只有肛板;交尾囊形態變異大;雄性毛相與雌性相似;胸板與生殖板癒合為胸殖板,腹肛板通常大,三角形;雄性擔精趾變異大。
|
作者:
|
資料提供:Jhih-Rong Liao
|
來源學名:Phytoseiidae
|
上次更新:2018-03-27
大百科章節
綜合描述
提供物種資訊
參考文獻
關於本站
物種分類系統
物種媒體庫
自然特輯
公告訊息
開放資料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