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樹形:圓錐形。
枝幹:灰白色,縱狀剝落痕。
根系:中根。
葉序:互生。
葉形:線。
質地:革。
花形:毬花。
花色:黃。
花序大小:1 (公分)。
花期:5-7 (月)。
果類:核果。
果色:紫。
果大小:1 (公分)。
果期:8-9 (月)。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var. macrophyllus 上次更新:2023-12-14
其他來源內容

葉線形,寬 7-10 mm,先端銳尖,極少圓,基部漸尖。雄球花 3-5 個簇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遠波、劉和義、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var.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1818 上次更新:2013-05-26

分布

臺灣分佈區域:屏東縣、臺東縣 蘭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var. macrophyllus 上次更新:2023-12-14
其他來源內容

恆春半島與蘭嶼森林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遠波、劉和義、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var.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1818 上次更新:2013-05-26

棲地

棲地:內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var. macrophyllus 上次更新:2023-12-14

生態學

落葉性&生活型:常綠喬木。
光照需求:半日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var. macrophyllus 上次更新:2023-12-14

效益(利用)

觀賞用途&月份:[觀賞部位] 全株、果色(適合月份:8-9)。
適種場所:公園綠地、校園、庭院。
植栽說明及建議: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園藝界已廣泛運用的原生裸子植物,常以單株或是成排方式栽植,本種易遭橙帶藍尺蛾幼蟲大量啃食,建議勿密集種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var. macrophyllus 上次更新: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