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樹形:棕櫚形。
枝幹:不分枝。
根系:淺根。
葉序:互生。
葉形:掌狀。
質地:革。
花形:杯。
花色:黃。
花序大小:150x80 (公分)。
花期:3-4 (月)。
果類:核果。
果色:黑。
果大小:1.5-1.7 (公分)。
果期:1-3 (月)。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Livistona chinensis R.Br. var.subglobosa (Mart.) Becc. 上次更新:2023-12-14
其他來源內容

特徵如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遠波、劉和義、林讚標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Livistona chinensis R. Br. var. subglobosa (Mart.) Becc. 1921 上次更新:2013-05-26

分布

臺灣分佈區域:宜蘭縣 龜山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Livistona chinensis R.Br. var.subglobosa (Mart.) Becc. 上次更新:2023-12-14
其他來源內容

宜蘭龜山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遠波、劉和義、林讚標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Livistona chinensis R. Br. var. subglobosa (Mart.) Becc. 1921 上次更新:2013-05-26

棲地

棲地:濱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Livistona chinensis R.Br. var.subglobosa (Mart.) Becc. 上次更新:2023-12-14

生態學

落葉性&生活型:常綠喬木。
光照需求:全日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Livistona chinensis R.Br. var.subglobosa (Mart.) Becc. 上次更新:2023-12-14

效益(利用)

觀賞用途&月份:[觀賞部位] 全株。
動物生態用途:誘鳥。
適種場所:行道樹、公園綠地、校園。
植栽說明及建議: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少數在園藝大量應用的臺灣原生棕櫚科植物。龜山島為其目前僅存的天然棲地,因此具有保育上的意義。樹型極佳,多數用來營造熱帶景觀。果實量大,可做為誘鳥植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Livistona chinensis R.Br. var.subglobosa (Mart.) Becc. 上次更新: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