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小型甲蟲,成蟲體長小於5mm。體型呈長條圓筒狀或扁平的長橢圓形或卵形,體色以紅褐色、黃褐色為主。頭部外露於前胸背板,複眼突出於頭部兩側,觸角長度大於前胸背板寬度,呈念珠狀或絲狀,具有額楯縫(frontoclypeal suture),大顎明顯。前胸背板與頭部等寬或略寬,為前寬後窄的倒梯形或約略呈四邊形。翅鞘長,兩側約略平行,表面具有點刻列。足短,跗節型式在雌蟲為5-5-5(前、中、後足皆5節跗節),雄蟲則多半為5-5-4,無葉狀墊。
本科已知的生態訊息不多,成蟲多半出現在枯倒木環境,在樹皮下活動,可能為捕食性或是食菌性,體型為長條圓筒形的種類常被發現於小蠹蟲所開鑿的隧道中,可能是捕食小蠹蟲。幼蟲營自由生活,部份種類用前胸腹板的腺體紡絲造繭在內化蛹。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鄭明倫 資料提供:鄭明倫 來源學名:Laemophloeidae 上次更新:2014-05-30

備註

姬扁甲科(Laemophloeidae)全世界已知種類有37屬約430種。小型甲蟲,成蟲體長小於5mm。在臺灣有5屬8種的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鄭明倫 資料提供:鄭明倫 來源學名:Laemophloeidae 上次更新:201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