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phus parri Tåning, 1932

帕爾眶燈魚
燈籠魚,光魚,七星魚,巴氏眶燈魚
海洋生物
無危(LC)
 iNaturalistWoRMS

綜合描述

體較粗壯,側扁,頭大而高,吻短而圓鈍。眼頗大而圓,側位;眼間隔圓凸。嗅囊位眼前方。口大,端位,口裂微斜。前頜骨後部內行牙基部寬且呈鉤狀。鰓孔大;鰓蓋後緣上半部凹入,下半部圓凸,後上角向後突出呈尖角狀。尾柄短而高。體被圓鱗,易脫落。背鰭約位體背中部,臀鰭基與背鰭基幾相等長,起自背鰭基末端稍後下方。胸鰭短小,位置較低。腹鰭較長,鰭基位背鰭起點下方。尾鰭叉狀。脂鰭小,稍前於臀鰭末端,起點與體後側發光器(Pol)在一條垂線上。甲醛液浸標本體呈褐色。 發光器:鼻部背位發光器(Dn)1個;鼻部腹位發光器(Vn)1個,小於瞳孔;眶下位發光器(SO)1個,較小,在眼中心下方;鰓蓋位發光器(Op)2個,Op1較小、Op2在Op1稍後上方,相距較近;胸鰭上方發光器(PLO)1個,位置較低,與側線的距離約為與胸鰭最上鰭條基部距離的2倍;胸鰭下方發光器(PVO)2個,PVO1在PVO2前下方,PVO2靠近胸鰭基的下前緣;胸部發光器(PO)5個,PO1與2PVO略呈一斜線,與PO2間距頗寬,PO4升高;腹部發光器(VO)5個,VO2及 VO3逐漸升高,與VO1形成一斜線;腹鰭上位發光器(VLO)1個,距腹鰭基較距側線略近,與VO3和VO4略排列呈一斜線。臀鰭上方發光器(SAO)3個,排列呈鈍角,與VO45連成一淺弧線,SAO3位側線下方,與側線的距離約為其本身直徑的3-3.5倍;臀鰭前部發光器(AOa ) 5個,第1個不抬高而第5個位置略上升;臀鰭後部發光器(AOp) 4個,均位臀鰭之後;體後側位發光器(Pol)1個,位置較低,約與SAO3在同一水平線上,距側線較遠。尾鰭前位發光器(Prc) 4個,排列呈一淺弧形,間距相等,Prc1較大, Prc4位置約與Pol及SAO3等高。PLO後下方的發光鱗尚未發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上次更新 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