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圓而極側扁,尾柄寬。頭大。吻長。眼大。主上頜骨達眼後緣;前鰓蓋緣呈鋸齒狀。齒小,在上下頜、鋤骨、口蓋骨均有絨毛狀齒帶。D. VI-I,9;A. II,9;P. 13 or 14;GR. 7+1+20;Pred.S. 3。體側四條暗狹帶,自吻部起,第二條甚短,第三條在尾部裂成兩段小帶、或散成兩點。腹部暗。Apogon compressus為同種異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pogon compressus (Smith & Radcliffe, 1911)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馬來西亞,東至帛琉及所羅門群島,北至台灣、日本,南迄澳洲大堡礁。台灣分布於南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pogon compressus (Smith & Radcliffe, 1911)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珊瑚枝芽堆間或附近。以多毛類或其它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pogon compressus (Smith & Radcliffe, 1911)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通常以下雜魚處理,用作魚飼料,有時會曬成小魚乾自家食用,並無任何經濟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pogon compressus (Smith & Radcliffe, 1911)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