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延長,縱扁。鰓裂為一卵圓形小孔,位於頭背部後方。前鰓蓋骨具強棘,末端棘短,稍向上彎且具倒鉤,腹緣平滑,背緣具二個彎棘,基部另具一強倒棘。眼大,在頭背部,通常彼此靠近。口小,上頜可向前下方伸長;上下頜具帶狀細齒。體無鱗;側線延伸至尾鰭基部。背鰭分成二部,第一背鰭通常具IV軟棘,第I棘延長如絲;第二背鰭低,鰭緣平直,具軟條9,最後1根軟條的前端再分枝;胸鰭大;腹鰭具一鰭膜與胸鰭基部相連;臀鰭具軟條9;尾鰭之中央二軟條延長且不分枝。標本體呈淡棕色,腹部淡白,喉部棕色;背部具淡色點;體側具一列小黑斑。第一背鰭淡色,第III棘膜上具一半月形黑斑;第二背鰭透明,具許多斜行白紋;雄魚的臀鰭一致污黑,雌魚淡白而具黑色緣;尾鰭上半部及中央具黑點及黑斑,下半部鰭緣具寬黑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athycallionymus kaianus (Günther, 1880)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桑吉巴至日本南部、台灣、東中國海與班達海。台灣分布於南部、東北部及澎湖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athycallionymus kaianus (Günther, 1880)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邊緣砂泥底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athycallionymus kaianus (Günther, 1880)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athycallionymus kaianus (Günther, 1880)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