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延長,前部扁平。吻長於眼徑;眼間隔寬,稍突。兩鼻孔皆具鼻管。眼間隔稍凸,寬於眼徑。具3對下頜感覺孔;具3對前鰓蓋感覺孔。口小;上頜稍突出,末端達眼中部下方;上下頜具一列錐狀尖齒。皮膚裸出無鱗。鰓膜在喉峽部游離。背鰭起於肛門垂直線後方,與臀鰭相對,皆以鰭膜與尾鰭相連,具軟條8;臀鰭軟條6;胸鰭圓形,與前吸盤後緣相連;腹鰭變形為具突起之雙型吸盤;尾鰭圓形。體黑褐至灰褐色;體側具黑色橫紋;頭部背面具窄黑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onidens laticephalus (Tanaka, 1909)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台灣及日本南部。台灣分布於南部、北部及綠島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onidens laticephalus (Tanaka, 1909)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沿岸潮間帶的岩礁區。癒合成吸盤狀的腹鰭,使魚體可以固著在岩石上而不被海波衝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onidens laticephalus (Tanaka, 1909)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onidens laticephalus (Tanaka, 1909)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