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側扁,呈長橢圓型,背緣弧形隆起,腹緣略呈弧形。頭中大。吻鈍尖。口中大,端位;上頜稍長於下頜,上下頜齒細小,絨毛狀,外列齒大;鋤骨、腭骨及舌面皆無齒。頦部具一長而深的中央溝;頦孔1對。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側線完整,側線鱗數52。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數XII,第IV棘最長,軟條數13;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硬棘數III,第II棘強大,軟條數7;胸鰭中長,長於腹鰭;尾鰭內凹形。體呈銀白色,體側有4條金黃色的縱帶,各鰭灰白至灰黃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dasys quadrilineatus Shen & Lin, 1984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僅分布在台灣以及日本南部。台灣分布於各地水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dasys quadrilineatus Shen & Lin, 1984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沿岸的礁岩區,但也出現於河口域,常成群洄游,偶爾見其單獨活動,屬於雜食性的魚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dasys quadrilineatus Shen & Lin, 1984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漁期全年皆有,以夏季較多,可為流刺網、延繩釣或定置網漁法所獲,屬於較小型的魚類,煮湯或煎炸均適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dasys quadrilineatus Shen & Lin, 1984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