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延長而呈長卵圓形;體長為體高的 2.3-2.6倍;頭部自背部至眼上方平直,然後稍凸。口端位或下頜稍突出;上下頜各具錐形齒一列,前端各有一對大犬齒。前鰓蓋骨邊緣具鋸齒,左右鰓膜癒合,不與峽部相逢。體被大形圓鱗,頭部眼上方被鱗。D. IX, 10;A. III, 8;P. 12;L.l. 15-17+7-9;G.R. 4-5+5-7;成魚背鰭與臀鰭延長,達尾鰭基部;腹鰭亦長達肛門之後;尾鰭圓形,成熟雄魚上、下及中葉軟條延長,形成三葉狀。幼魚體白色或淡綠色,吻部淡綠色;體各鱗片具一紅色細橫線,頭部具許多紅色短線及點;體具四條黑色寬橫帶,一條在尾柄上;各鰭與體色相同,體側橫帶延伸至背鰭及臀鰭,尾鰭黑色,基部白色,鰭緣淡紅色。成魚體紅褐色,頭部綠色,體側橫帶較不明顯,各鱗具紅色細橫線,頭部具橙色點及短線;背、臀鰭與體色同,鰭緣紅色,後方延長鰭條紅色,尾鰭黑色,鰭緣紅色,胸鰭黃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eilinus trilobatus Lacepède, 1801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東非到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琉球與台灣,南至新加勒多尼亞。台灣除西部外,各地海域皆有分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eilinus trilobatus Lacepède, 1801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沿岸珊瑚礁和岩礁區,珊瑚礁海域較多,偶爾可以在海藻堆發現蹤跡。白天出來覓食,以魚類、軟體動物和甲殼類等為食,是肉食性的魚種,晚上會在礁岩下陰暗處休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eilinus trilobatus Lacepède, 1801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中大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艷,常被當作觀賞魚,亦是高級食用魚,肉質帶有膠質,很適合紅燒。以延繩釣或一支釣較容易上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eilinus trilobatus Lacepède, 1801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