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呈長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5-2.8倍。吻短而鈍圓。口中型;頜齒單列,小而呈圓錐狀。眶下骨裸出,下緣具鋸齒,眶前骨與眶下骨間具缺刻;前鰓蓋骨及下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體被櫛鱗;背前鱗僅延伸至眶間中間;側線之有孔鱗片19-20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角形,硬棘XIII,軟條12-13;臀鰭硬棘II,軟條12-14;胸鰭鰭條17-18;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尖形。 體色淡灰色至藍色;胸鰭基底上緣具一小藍斑或黑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ristotis obtusirostris (Günther, 1862)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紅海及波斯灣至琉球群島、台灣、印尼、新幾內亞與澳洲北部。台灣發現於東北部、南部、西南部、澎湖及蘭嶼等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ristotis obtusirostris (Günther, 1862)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潟湖與礁坪周圍具平坦的沙或碎石的底部。在砂質底部上的開放水域,成魚常被見到形成小群魚群,並游泳離底部一段距離,仰賴速度遠離掠食者,並不像其他的雀鯛是潛水進入庇護所、礁石之內或者掘洞穴。稚魚時常出現於水淺的河口域,但是成魚主要是在水較深的外海,深度超過 20 公尺,而且曾經有報告可達 80 公尺深。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ristotis obtusirostris (Günther, 1862)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本身體色豔麗,是受歡迎之水族觀賞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ristotis obtusirostris (Günther, 1862)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