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halopholis miniata (Forsskål, 1775)

Cephalopholis miniata (Forsskål, 1775) 青星九刺鮨
青星九刺鮨
青星九棘鱸,紅鱠,過魚,條舅,石斑,紅條,紅格仔
海洋生物
無危(LC)

綜合描述

體長橢圓形,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4-2.6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微凹陷。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頜稍能活動,可向前伸出,末端延伸之眼後緣之下方;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下頜內側齒尖銳,排列不規則,可向內倒狀;鋤骨和腭骨具絨毛狀齒。前鰓蓋骨後緣具細鋸齒,不甚明顯。鰓蓋骨具三扁平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47-54;縱列鱗數94-114。背鰭連續,有硬棘IX枚,軟條14-16;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9;腹鰭腹位,末端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及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呈橘紅色至紅褐色。頭部、體側及奇鰭散佈著帶暗色緣之淡藍灰色小斑點;胸鰭橘黃色;背鰭軟條部、臀鰭及尾鰭具內黑外藍之邊緣;腹鰭具藍灰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ephalopholis miniata (Forsskål, 1775)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熱帶海域。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萊恩群島,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台灣各地均有分布,主要產於南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ephalopholis miniata (Forsskål, 1775)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棲息於水深2-150公尺處礁石底之清澈水域海域。主要於清晨及午後覓食,以小魚及甲殼類為食。行一夫多妻制,由1隻最具優勢的雄魚和2-12隻雌魚組成。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ephalopholis miniata (Forsskål, 1775)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常見之食用魚,經濟價值高。“一般漁法以一支釣、魚槍或魚籠捕獲。食用及觀賞兼具。蒸食或煮湯皆宜,肉質佳,味道美。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ephalopholis miniata (Forsskål, 1775)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