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eudobalistes flavimarginatus (Rüppell, 1829)

Pseudobalistes flavimarginatus (Rüppell, 1829) 黃緣副鱗魨

綜合描述

體稍延長,呈長橢圓形, 尾柄短。口端位,齒白色,齒上緣皆具缺刻。眼前鼻孔下具一楔形深溝。吻前半部無鱗片,後半部覆有比體鱗小之鱗片;頰部具數條水平的淺溝;鰓裂後有大型骨質鱗片;尾柄具5-6行小棘列。背鰭兩個,基底相接近,第一背鰭位於鰓孔上方,第I棘粗大,第II棘則細長,第III背鰭棘明顯,背鰭及臀鰭軟條同形,前部不較後部高;尾鰭新月形。 體色黃褐色;體與尾部之每一鱗片具一深綠色點。第一背鰭黃色,第二背鰭與臀鰭深綠色,鰭緣橙色;胸鰭綠色,具橙邊;尾鰭深綠色,具橙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seudobalistes flavimarginatus (Rüppell, 1829)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薩摩亞。台灣除小琉球及澎湖外,皆有分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seudobalistes flavimarginatus (Rüppell, 1829)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潟湖區及珊瑚礁區,一般被發現於水深50公尺內的水域,通常獨自或成對活動。以底棲生物為食,包括水螅體、海膽、被囊動物、小型甲殼類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seudobalistes flavimarginatus (Rüppell, 1829)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通常以陷阱法、潛水或流刺網捕獲,以生鮮或醃製於市場出售,因食物鰱的關係,食之可能引起中毒。或以其可愛的模樣而常被飼養於水族館中,供人欣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seudobalistes flavimarginatus (Rüppell, 1829)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