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橢圓形,側扁,尾柄短而高。口小,前位。鰓孔小,側位,稍傾斜。鱗片小,長形,具一列向後倒之棘,約一至七個。體側中央鱗片並不聚集,可個別區別;恥骨特化鱗三對,大且具許多強棘,可活動。第I背鰭棘強壯,在眼前半部上方,棘側各具一列約14枚以上之小強棘。體黑褐色;鰓裂具一明顯黑斑。第二背鰭和臀鰭均灰褐色,鰭上有許多黑褐色斑,連成縱紋;尾鰭灰褐色,後緣橘紅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ervagor melanocephalus (Bleeker 1853)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西起蘇門達臘,東至斐濟,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台灣除西部及蘭嶼外均有分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ervagor melanocephalus (Bleeker 1853)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較深之礁區,一般被發現於水深20-40公尺內的水域。生性害羞,極具穩密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ervagor melanocephalus (Bleeker 1853)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小型魚類,不常見,無經濟價值。或以其可愛的模樣而常被飼養於水族館中,供人欣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ervagor melanocephalus (Bleeker 1853)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