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 1795

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 1795 燕鴴
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 1795 燕鴴
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 1795 燕鴴
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 1795 燕鴴
燕鴴
海洋生物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無危(LC)

綜合描述

體長23至24cm。雌雄鳥同色。喙短,口裂寬。翼長而尖,尾黑色,基部白色,呈叉狀。繁殖羽的喙黑色,基部紅色。體背橄欖褐色,腰白色。頦、喉乳黃色,外緣有一黑色細邊。頰、頸、胸黃褐色,腋和翼下覆羽栗棕色,腹、肛周和尾下覆羽白色,跗蹠黑灰色。非繁殖羽體色較淡,喙基無紅色,前頸黑色環不明顯。亞成鳥體背灰褐色,羽緣淡色,喉部無黑色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1795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分布於西伯利亞南部以南的東亞、東南亞至南太平洋及澳洲。台灣見於中部以南、花東縱谷及離島澎湖等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1795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為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1795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棲息於平原的旱作農耕地、草地及濱海沙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1795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燕鴴在台灣是春、秋過境鳥(顏重威,1 9 8 4 ) , 但部分留在台灣繁殖( 吳志昇,1996),也是夏候鳥。一般於3月下旬到達台灣,9月離去。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1795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以捕食昆蟲為主,多於空中捕食飛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1795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群聚性。空中飛行的姿勢似燕子,也會在飛行中掠食飛蟲。在地面覓食的行為似鴴類,會行走幾步,停下來觀察,再向前行走。如有野狗或人類等入侵巢區,一般會先引頸觀望,然後飛上空中鳴叫,藉以喚起其他同類的注意,並群飛至空中鳴叫,或在地面上以背部、側面對入侵者假裝受傷、跛行或拍翅等擬傷行為,以誘開入侵者。雛鳥如遇入侵者,會爬臥地上不動,靜待危險過去。成對於空中活動時,鳴聲為高亢的單音ki-ki(吳志昇,1996)。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1795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4-7月築巢繁殖(顏重威,1984)。築巢於地面上,巢淺碟狀,每窩產卵2-4枚,每日產1枚。卵橢圓形,乳土黃色,有黑褐色不規則斑點。卵平均大小為31×22mm(n=44)。親鳥孵卵時如受干擾,會離巢10-30分鐘後再返回孵卵,離巢時間的長短,視危險解除狀態而定。雛鳥21天(n=7)破殼,早熟性。由雙親共同餵養,約45天可飛行(吳志昇,1996)。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1795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早年在台灣繁殖族群尚普遍,但近年經濟開發將許多農地劃作建地,利於繁殖的旱田環境漸消失,導致族群減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1795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2008年被列於「第三級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1795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Glareola 拉丁文意謂砂礫地;maldivarum 指印度洋馬爾地夫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1795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