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urvirostra avosetta Linnaeus, 1758

Recurvirostra avosetta Linnaeus, 1758 反嘴鴴
Recurvirostra avosetta Linnaeus, 1758 反嘴鴴
Recurvirostra avosetta Linnaeus, 1758 反嘴鴴
Recurvirostra avosetta Linnaeus, 1758 反嘴鴴

綜合描述

雌雄鳥羽色相近,而且沒有季節性的變化;全身白色,僅頭頂到後頸、背部兩側、肩部及初級飛羽黑色。幼鳥羽色與成鳥相似,但黑色部份偏褐。喙黑色且細長,略向上翹,雌鳥喙較短且較彎。跗蹠及趾藍灰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Recurvirostra avos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廣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東亞族群繁殖於蒙古及中國東北,冬季遷移至中國東南沿海。  台灣通常聚集在台南四草地區魚塭內過冬,最大族群有1千隻,其它地區則為過境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Recurvirostra avos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為單型種,無亞種分化。但本種的分布由西歐至亞洲,體型似乎有逐漸增大趨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Recurvirostra avos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出現在海岸、河口、沙洲、魚塭及沼澤地帶,台南四草地區魚塭有數百隻族群固定度冬。常在淺水區結群覓食,也常涉入水深至其腹部處,以上彎的喙在水面或稀泥間左右掃動,以觸覺感應獵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Recurvirostra avos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反嘴長腳鷸在台灣為稀有的冬候鳥,每年11月至翌年5月間出現。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Recurvirostra avos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以水生昆蟲、甲瞉類及軟體動物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Recurvirostra avos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常發出笛音似的輕柔「克律、克律」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Recurvirostra avos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Recurvirostra avos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根據 Wetland International (2002)估計,反嘴長腳鷸在全球族群約為20萬至35萬隻之間,族群呈穩定或上升的狀態。在東亞地區的總數在2萬5千至10萬隻之間,而近年亞洲水鳥普查的最高數量為1999年的9,894隻 (Li & Mundkur 2002)。
反嘴長腳鷸經常度冬的四草、大肚溪口及蘭陽溪口雖列為保護區,但缺乏保護經營計畫。台南主要的棲地有若干隱憂,由於本種對度冬區的忠誠度極高,因此度冬棲地的開發破壞成為主要的威脅,台南科技工業區的開發,將大大影響到反嘴長腳鷸的度冬棲息。西濱快速道路的開發以及經常提出的各項開發計畫,將破壞原有的地貌,也將使得整個生態體系遭受影響(張進隆2004)。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Recurvirostra avos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本種列名於遷移性物種公約(CMS)名錄II,受到國際公約的保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Recurvirostra avos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Recurvirostra 源於拉丁文 recurvus「上彎的」以及 rostrum「喙」,形容本屬的鳥都有上翹的反嘴。avosetta 為義大利威尼斯人對本種的稱呼,合併起來就是「反嘴的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Recurvirostra avos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