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全長65-68cm,其中尾羽最長達47cm,頭、頸、胸為黑色,頭頂夾雜白色羽毛,腹部為乳白色,虹膜紅色,肩部呈暗藍色,尾羽為亮藍色,尖端呈白黑相間,喙和腳為紅色。

紅嘴藍鵲全長約68cm(尾長47cm),較台灣藍鵲略大,其頭頂和下腹部白色、虹膜紅色是兩者主要的差別(台灣藍鵲頭頂黑色、下腹部藍色、虹膜黃色)。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印度東北部和中國大陸東半部,海拔高度從平地到2200m,常見於林緣地帶、灌叢和村莊,成小群活動,雜食性,常在地面取食,有時會侵入其他鳥類的巢取食幼雛和卵,也會主動圍攻猛禽,於3-8月繁殖,在高大喬木上營巢,每窩產卵3-6顆,由雌雄輪流孵化,共同育雛。會與台灣特有種台灣藍鵲雜交,影響基因純度。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謝寶森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Urocissa erythrorhyncha (Boddaert, 1783) 上次更新:2020-05-27

分布

在台灣有野外繁殖紀錄。出現於台中縣、苗栗縣、臺北縣、基隆市、南投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謝寶森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Urocissa erythrorhyncha (Boddaert, 1783) 上次更新:2020-05-27

擴散機制(人為影響)

逃離圈養後自然擴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謝寶森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Urocissa erythrorhyncha (Boddaert, 1783) 上次更新:2020-05-27

管理

陷阱(弓網陷阱及霧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謝寶森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Urocissa erythrorhyncha (Boddaert, 1783) 上次更新:2020-05-27

風險

入侵後果:環境, 其它

入侵情形:與台灣特有種臺灣藍鵲雜交,影響其基因純度。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雜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謝寶森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Urocissa erythrorhyncha (Boddaert, 1783) 上次更新:2020-05-27

引進途徑

引進媒介:人為引進

引進時間:不詳

引進方式:有意以非法方式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謝寶森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Urocissa erythrorhyncha (Boddaert, 1783) 上次更新: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