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擁有白頭、濃厚紅褐色身體和厚實銀色嘴喙。因宗教放生而入侵。臺灣野外有繁殖紀錄。常見於稻田和草原,常接近人類居住地。有時與其他文鳥混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Lonchura maja 上次更新:2020-11-15

綜合描述

擁有白頭、濃厚紅褐色身體和厚實銀色嘴喙的俊美文鳥。雌雄鳥外型基本相同。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Lonchura maja 上次更新:2020-11-15
其他來源內容

全長約12cm,頭白色,胸淺黃色,身體大致為栗褐色。幼鳥頭至尾羽淺棕色,胸腹淺黃色。

小型鳥類,白頭黑身,嘴粗短,棲息於空曠草地、農地等,常被當作寵物鳥販賣。在台灣因為寵物交易而引進而有逃逸鳥,並在野外發現繁殖紀錄。可能會與其他相似種雜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謝寶森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Lonchura maja (Linnaeus, 1766) 上次更新:2020-05-27

分布

分布於泰國半島、馬來西亞、蘇門達臘島、爪哇及巴里島、越南、馬來半島、印尼、巴里島、爪哇及蘇門達臘、台灣。 台灣有野外繁殖紀錄。出現於台北縣市、新竹市、南投縣、宜蘭縣、嘉義縣、桃園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Lonchura maja 上次更新:2020-11-15

外觀相似性

相似種:Pale-headed Munia (L. pallida)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Lonchura maja 上次更新:2020-11-15

棲地

在台灣,白頭文鳥像其他文鳥一樣,最常見於稻田和草原,常接近人類居住地。有時與其他文鳥混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Lonchura maja 上次更新:2020-11-15
其他來源內容

台灣有野外繁殖紀錄。出現於台北縣市、新竹市、南投縣、宜蘭縣、嘉義縣、桃園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謝寶森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Lonchura maja (Linnaeus, 1766) 上次更新:2020-05-27

擴散機制(人為影響)

在台灣,白頭文鳥常逃離圈養或被宗教放生,除作販賣作為寵物外,有一部份人士是為宗教放生的用途而購買大量鳥類。每次宗教放生的數量遠大於逃逸寵物的數量,如配合適合的棲地,外來鳥種成功建立族群的機會便明顯增加,入侵鳥種中的白頭文鳥(Lonchura maja)及白喉文鳥,即很可能是大量放生的結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Lonchura maja 上次更新:2020-11-15
其他來源內容

逃離圈養、放生

鳥類販賣除作為寵物外,有一部份人士是為宗教放生的用途而購買大量鳥類。每次宗教放生的數量遠大於逃逸寵物的數量,如配合適合的棲地,外來鳥種成功建立族群的機會便明顯增加,入侵鳥種中的白頭文鳥(Lonchura maja)及白喉文鳥,即很可能是大量放生的結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謝寶森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Lonchura maja (Linnaeus, 1766) 上次更新:2020-05-27

取食策略

多吃種子、綠色植物、草、一些水果與蔬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Lonchura maja 上次更新:2020-11-15

風險

入侵後果:不詳。入侵性:具入侵性。入侵機制:不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陳明芫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Lonchura maja 上次更新:2020-11-15
其他來源內容

入侵後果:不詳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不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謝寶森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Lonchura maja (Linnaeus, 1766) 上次更新:2020-05-27

引進途徑

引進媒介:人為引進

引進時間:不詳

引進方式:有意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謝寶森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Lonchura maja (Linnaeus, 1766) 上次更新: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