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烏頭翁
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烏頭翁
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烏頭翁
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烏頭翁
烏頭翁
臺灣鵯,台灣鵯
臺灣特有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易危(VU)易危(VU)

綜合描述

身長約 18cm。雌雄鳥羽色相同,雄鳥比雌鳥大。頭頂至後頸羽色烏黑,有黑色鬍線。雙頰、耳羽及喉部灰白色,嘴角有一橙色或黃色痣點。背部灰綠色,腰部灰色,翼的覆羽、飛羽及尾羽灰橄欖綠有黃綠色的羽緣,胸部淡灰褐色,腹部白色,尾下覆羽白色,羽緣帶有黃色。喙黑色。跗蹠與趾黑色。另外,在台灣東部與南部可見許多烏頭翁與白頭翁的雜交個體,各羽區有不同顏色的組合,產生的雜交類型很多,原則上兼具了兩者的特色。有些雜交個體的頭部黑色或白色範圍甚大,遠超過純烏頭翁或純白頭翁黑白兩色原來所佔的範圍,雜交個體在此兩極端之間展現多樣的羽色變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全世界僅分布於台灣南部與東部的中低海拔地區,南部由屏東枋山以南至恆春半島尖端,東部由花蓮縣崇德、和仁以南至台東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為單型種,無亞種分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與白頭翁相同。棲息的範圍很廣,由岩壁至庭園均可能出現,常出現在中低海拔的次生林、灌叢、農田、果園及都市公園與行道樹等環境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烏頭翁在台灣東部與恆春半島是普遍的留鳥,也是台灣特有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雜食性,以昆蟲及漿果等為食。榕樹等果實成熟或田中作物成熟時,常可見上百隻個體吵雜地聚集在一起覓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不太怕人。雄鳥喜歡站在枝頭高處鳴唱,歌聲嘹亮,聲音圓潤多變,歌聲由數個音節組成,句尾的音節有時會被重複多次。聲音似「唧、果、喈兒,唧、果、喈兒」,東部地區的族群鳴唱聲似「巧克力、巧克力」。初春的鳴唱聲可能兼具領域及求偶展示兩種功能。繁殖季日間鳴唱的頻率較其它季節高。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成對繁殖,繁殖季是 3 月至 7 月,2 月起即有明顯的繁殖領域。配偶關係可以維持數個繁殖季。配對個體在非繁殖季也會一起活動,秋冬季節亞成鳥會組成大群,群體中也常有部分成鳥。冬末個體間會展現攻擊性行為,導致鳥群在繁殖期前解散。當環境適當時,或第一次繁殖努力失敗時,親鳥可以繁殖第二或第三次。常將巢築在樹林邊緣、果園、樹籬或灌叢中,巢呈碗型,以草葉等固定在疏密適中的樹枝分枝處,巢距地高度由 1 公尺到數公尺不等,但也有些地區的個體會將巢築在濃密的果樹中。一巢通常3至4枚卵,卵白色有濃密暗色肝斑。雌鳥單獨負責孵卵,孵卵期約需 10天,幼鳥孵出後約 10 天離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放生活動無疑助長了白頭翁在東部地區的擴散與分布。純的烏頭翁分布地區可能僅侷限在海岸山脈中段。若能劃定烏頭翁保護區,嚴格管理儀式性的放生行為,積極推廣民眾教育以降低個別進行的放生活動,並尋求國際合作,在多個動物園中永久維持多個純烏頭翁小族群,透過基因管理,以人工方式維持烏頭翁的獨特基因,或可以達到保種的目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上次更新:2013-05-10

威脅

近 30 年來可能因為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張,白頭翁的分布逐漸擴張,導致烏頭翁與白頭翁在花蓮與屏東分布重疊的面積日益擴大。在重疊區台東縣每年都可見雜交配對現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台灣的野生動物保育法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亞洲鳥類紅皮書」中,將烏頭翁列為「易危」等級,『世界受脅鳥種』一書亦列為「易危」。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puknos 是厚的意思,noton 指背部,鵯科鳥類背部的羽毛很厚。taivanus 指台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 1893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