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eo japonicus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Buteo japonicus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東方鵟
Buteo japonicus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東方鵟
Buteo japonicus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東方鵟
Buteo japonicus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東方鵟
東方鵟
普通鵟,鵟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無危(LC)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體長50至60cm。頭部及背部褐色。臉頰、喉及頸側有若干褐色縱紋,喉部暗褐色,有眼後線及頦側線,眼暗褐色,蠟膜黃灰色。腹面淡皮黃色,胸部有若干縱紋,腹部有深色斑塊,於腹側更明顯。脛羽可為淡色、深色、或具斑紋。上尾面褐色、下尾面米黃色,有多道不明顯的淡褐色細橫帶、末端帶稍明顯,或為純色無紋。喙灰色,尖端黑。腳黃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Buteo buteo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繁殖於整個歐洲、亞洲大陸北部、日本。亞洲北部的族群會向南度冬,度冬範圍包括非洲南部、東南歐、印度次大陸、中南半島、華南。臺灣為不普遍的冬候鳥,僅於少數地區穩定可見,包括北海岸及東北角海岸、嘉義鰲鼓濕地等;春季過境期在台北觀音山有穩定的紀錄。在東北角海岸曾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Buteo buteo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分為11個亞種,與臺灣最接近的3個亞種,條列如下:B. b. japonicus 分布於東北亞以及日本。B. b. oshiroi 分布於日本大東島(Daito Is.)。B.b. toyoshimai 分布於小笠原群島。臺灣所見者為 japonicus 亞種,而 oshiroi與 toyoshimai 都是當地島嶼的留鳥,並不會遷移來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Buteo buteo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偏好較開闊但仍有部分森林的荒野,包括森林邊緣、疏林草原、裸岩荒地、多懸崖的海岸線,也能居於相當接近人類聚落或農地處。喜停棲於明顯的枝頭、電線桿或突出的裸岩上,也很喜歡懸崖。具有相當好的御風能力,在海風強勁的海岸地區適應良好。臺灣兩處最穩定的度冬地即為兩種相當不同的棲地型態,北海岸及東北角海岸為海風強勁、多懸崖及草坡的崎嶇地形;而嘉義鰲鼓濕地則為具疏林的平原農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Buteo buteo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於分布區域內較北方的族群會向南遷移度冬。鵟在臺灣為不普遍冬候鳥,但東北部曾有繁殖紀錄。春季於台北觀音山可穩定記錄到北返的過境個體,自3月至6月皆可見,歷年數量每季約為20至80隻,但2004年曾有149隻的高量。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Buteo buteo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以小型哺乳類為主食,包括鼠類、尖鼠類及野兔,也捕食多樣化的各種小動物,如鳥類、蛙類、蚯蚓、昆蟲。以多種方法獵食,在空曠地常以空中巡弋方式搜索地面,能在空中懸停,常數度降低高度,最後俯衝至地面獵食;在有樹林或電線桿的地區,也常站在視野良好的棲點以定點方式守候獵食。進食時非常仔細,一口口細啄而非吞食,沈振中(1997)觀察1隻鵟進食一隻鼠類花了59分鐘,遠比其它猛禽費時。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Buteo buteo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不常鳴叫。求偶期的鳴聲為「meao meao」的連續單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Buteo buteo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臺灣早年並無繁殖紀錄,1991至1994年間在北海岸及東北角海岸有3次在懸崖上築巢嘗試繁殖的觀察紀錄,而且也有波浪狀展示飛行及交尾行為,但最後並未產卵。1995年一對鵟在舊巢位再度繁殖,結果2隻幼鳥於8月成功離巢(沈振中 1996)。此為臺灣目前僅知的繁殖紀錄,其後並未再有繁殖報導。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Buteo buteo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鵟在臺灣為不普遍的冬候鳥,僅於少數地區可見,並無受脅或相關保育問題。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Buteo buteo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上次更新:2013-05-10

威脅

國際鳥盟及IUCN 紅皮書並未列為受脅鳥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Buteo buteo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在國內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包含於隼形目)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Buteo buteo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在國際上受華盛頓公約(CITES)保護,整個隼形目均列入附錄II;國際鳥盟及IUCN 紅皮書並未列為受脅鳥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Buteo buteo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Buteo 拉丁文意指「鵟」。學名全意為「鵟」。亞種名 japonicus 意指「日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Buteo buteo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