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CL, 1831)

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CL, 1831) 大杓鷸
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CL, 1831) 大杓鷸
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CL, 1831) 大杓鷸
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CL, 1831) 大杓鷸
大杓鷸
白腰杓鷸
海洋生物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iNaturalistWoRMS

綜合描述

雌雄鳥同型。成鳥頭、頸、背及肩羽淡褐色,羽軸有黑色斑。腰、下背及尾上覆羽均為白色。尾羽灰褐色,有黑色細橫斑。頰部污白色,有黑褐色細縱紋。胸淡褐色,有黑色縱紋。前腹部白色,羽軸有黑褐色斑組成的縱向帶狀斑紋,後腹部全白,尾下覆羽白色有褐細軸紋。非繁殖季羽色較繁殖季羽色稍淡。眼暗褐色,喙長而下彎,淡紅褐且尖端褐色,跗蹠及趾青灰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繁殖於歐亞大陸,東亞族群冬季遷移至日本、中國南部、中南半島及南洋群島。台灣分布於宜蘭蘭陽平原濕地、花蓮縣花蓮溪口、新竹港南、台中高美、彰化大肚溪口及漢寶、台南的曾文溪口、八掌溪口及四草、台北挖子尾及關渡、桃園縣大園、雲林濁水溪及北港溪口等地區,金門也常有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分為3個亞種,台灣屬於普通亞種 N.a. orientalis,本亞種在歐洲東南、西伯利亞繁殖,冬季以三條遷移路線分別遷移至東亞、東南亞,南亞以及中東、非洲東、南部等三個地區。指名亞種在歐洲繁殖,冬季遷移至地中海、非洲及中東。另一亞種 N. a. suschkini 在中亞繁殖,度冬區在非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出現於河口潮間帶、河岸及泥灘,常在西海岸聚成大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白腰杓鷸在台灣是不普遍的冬候鳥,每年9月至翌年5月間出現。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在灘地上行動從容,以長喙插入泥中啄出蟹類,甩落蟹腳後才吞下。主食蟹類,兼食昆蟲、螺貝、水生無脊動物、小魚及植物漿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成群棲息於水邊、沙灘,有時亦會出現在乾燥地區。常發出尖聲上揚的「可溜」哨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白腰杓鷸在全球的分布十分普遍。根據Wetland International (2002)估計,本種在亞洲地區的總數在4萬5千至13萬5千隻之間,而近年亞洲水鳥普查的最高數量為2001年的8,446隻(Li & Mundkur 2004)。白腰杓鷸冬季在台灣並不普遍,集中於局部地區。台中的大肚溪口至彰化濁水溪口一帶的海岸,曾紀錄到超過1千隻的度冬族群,佔有亞洲族群極高的比例,因此極為重要。2001年對台灣海岸主要濕地進行水鳥調查(劉小如、李欽國 2002),發現全台主要濕地本種數量最高的時間為1月份的1,088隻,僅6至7月無本種紀錄。而1997至2002年間冬季濕地的水鳥普查,本種在台灣的數量在340至1,623隻之間 (Li & Mundkur 2004)。依據上述資料,推測本種在台灣的度冬總數約在2千隻以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白腰杓鷸在台灣的主要度冬棲地受到海岸開發的威脅,因此列名台灣「接近受脅」鳥種,同時列入第三級其它應予保育類,受到法律的保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本種在全球未受到生存威脅,列名於遷移性物種公約CMS名錄II。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Numenius 源於希臘文 noumenios , 是 neos「新」和mene「月」的合併字,一直被用在杓鷸,因為其長而彎的嘴喙如同新月般。arquata中世紀拉丁文指杓鷸,源於拉丁文arcuatus 或arquatus 是弓形或彎曲的意思,形容本種的彎嘴,合併起來就是「杓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