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型健壯,頭粗大、尾方形。身體背面藍綠色,頭部和臉黑褐色,大部分飛羽和尾深藍色。喉部藍色,身體腹面藍綠色。兩翼背面和覆面都有鮮明的大型淺藍色斑塊。喙鮮紅色,尖端帶黑色有鉤,喙粗厚、基部很寬。眼眶和腳暗紅色。亞成鳥喙黑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rystomus orientalis calonyx Sharpe, 1890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分布於喜馬拉亞山脈東部以東到中國東北、西伯利亞東北、韓國、日本,向南到中南半島、印尼及澳洲北部和東部。台灣出現的亞種主要分布在印度、緬甸、泰國中部和南部、中南半島南部到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菲律賓等地。台灣低海拔淺山很多地點都有過記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rystomus orientalis calonyx Sharpe, 1890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分為10個亞種,條列如下:E. o. calonyx 由喜馬拉雅東部,阿薩姆的北部向東,到中國中部和東北、西伯利亞的東北、韓國、和日本繁殖,在南亞和東南亞以及印尼以東的島群中過冬。E. o. orientalis 分布於緬甸、泰國中部和南部、中南半島南部到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波羅洲和菲律賓一帶。E. o. laetior 分布於印度的西南。E. o. gigas 在Andaman群島的南部。E. o. irisi 在斯里蘭卡的乾燥地區。E. o. oberholseri 在印尼的Simaleue島。E. o. pacificus 在印尼東部海島和澳洲北部與東部繁殖,在Wallacea、新幾內亞到Bismarck島弧度冬。E. o. waigiouensis 在新幾內亞西部、南部和東部以及附近小島上。E. o. crassirostris 分布在Bismarck島弧一帶。E. o. solomonensis 分布在所羅門群島的Feni島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rystomus orientalis calonyx Sharpe, 1890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不定期在春秋過境時出現於各縣市中低海拔樹林和田野交界的環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rystomus orientalis calonyx Sharpe, 1890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三寶鳥在台灣為稀有的過境鳥。多在春秋過境時期出現,有時一群鳥可停留一個星期以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rystomus orientalis calonyx Sharpe, 1890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主要在黃昏時段覓食。通常會停棲在沒有樹葉的樹枝或電線上,在樹林邊緣開闊的農地或草原等棲地上空翻飛、巡弋、盤旋或俯衝,捕捉獵物,飛行姿勢不規則。捕到昆蟲後會先在樹枝上摩擦,除去翅膀或堅硬部分,然後再吞食。國外的資料顯示食物主要是大型昆蟲,尤其是鞘翅目、螳螂目、直翅目、同翅目等,也有捕食蜂類和小型蜥蜴的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rystomus orientalis calonyx Sharpe, 1890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多單獨出現,但也有數隻同時出現的紀錄,例如2004年和2005年9月在宜蘭龍潭和礁溪曾分別記錄到15隻,是單次觀察所見最高的數量。中華鳥會累積的319筆賞鳥者觀察紀錄中,有24.8%包括亞成鳥,整體來說,所見個體當中也有24.9%是亞成鳥;除了部分成鳥與亞成鳥組成的鳥群外,也常見數隻亞成鳥組成鳥群一起活動。國外資料顯示三寶鳥的成鳥會在幼鳥離巢後先行遷移,顯然經過台灣的三寶鳥並沒有完全依照年齡分群。鳴叫聲不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rystomus orientalis calonyx Sharpe, 1890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曾有一次繁殖紀錄,2004年6月底在九九峰北坑一線天的山谷,發現一對鳥在枯死山黃麻的樹洞中繁殖,洞口距地20公尺以上。洞深約25至30cm,內有簡單巢材。雖不知巢中的幼鳥數,但雌雄親鳥會共同參與餵食,攜出糞囊。此次繁殖因颱風來襲而失敗(林文隆、曾惠芸 2006)。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rystomus orientalis calonyx Sharpe, 1890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三寶鳥在國際鳥盟的保育等級中,屬於不需要關照的等級。
三寶鳥在台灣是稀有的過境鳥,未被列入野生動物保育法的保育類鳥種名錄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rystomus orientalis calonyx Sharpe, 1890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希臘文中eurus 是寬,stomus指嘴, 屬名Eurystomus 是闊嘴的意思。種名 orientalis 在拉丁文中指東方。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rystomus orientalis calonyx Sharpe, 1890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