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前額和眼先黑色,被有稀疏的毛狀黑羽,冠部幾乎無羽,呈紅色;眼後有一白斑穿過耳羽至後枕,再沿頸部向下到上背;初級飛羽、次級飛羽、尾尖和尾上覆羽為黑色,其餘體羽皆為石板灰色;三級飛羽灰色,先端略黑,且延長彎曲成弓狀至羽端,羽枝分離成毛髮狀。虹膜從黃色到紅褐色或深紅色;喙青灰色,先端略淡,呈乳黃色;跗蹠灰黑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rus grus lilfordi Sharpe, 1894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繁殖地主要在歐亞大陸的俄羅斯,歐洲的北部和東北部,向東到中國的西部和東北部以及蒙古北部和俄羅斯東部。越冬地在法國、阿拉伯半島、非洲西北部和東北部、中東、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中國的東部和南部。土耳其和西藏高原有分散的繁殖種群,在日本、朝鮮半島和北美西部為偶見的冬候鳥。本種是15種鶴類當中分布最廣泛的種類。臺灣僅出現在蘭陽溪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rus grus lilfordi Sharpe, 1894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分為2個亞種,條列如下:G. grus lilfordi 分布於非洲東北部、土耳其至亞洲中部、東部、南部以及中國東南部。G. grus grus 分布於非洲北部、歐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rus grus lilfordi Sharpe, 1894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棲息於苔原和無樹大草原之間各種淺濕地,包括林中沼地(特別是白樺和赤楊林)、苔原草甸沼地、沼澤草甸帶、蘆葦沼澤地帶。遷徙途中的停歇地和越冬地,主要棲息在河流、湖泊、水庫或海岸附近,常在開闊的農田,特別是花生田和甘薯田中,以及草場和沼澤地中覓食,在河灘、沼澤地或海灘夜宿。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rus grus lilfordi Sharpe, 1894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灰鶴在臺灣為迷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rus grus lilfordi Sharpe, 1894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雜食性,但以植物為主,包括根、根莖、塊莖、葉、果實和種子,也吃動物性食物,如昆蟲(鞘翅目、直翅目、蜻蜓目、雙翅目、同翅目、鱗翅目等)及幼蟲、蝸牛、蚯蚓,偶爾也吃馬陸、蜘蛛和木蝨,脊椎動物有青蛙、蜥蜴、蛇、囓齒類和鼩鼱,有時也吃魚、鳥卵和幼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rus grus lilfordi Sharpe, 1894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雌雄鶴的對鳴和白頭鶴、黑頸鶴、丹頂鶴、美洲鶴十分相似,兩性均可能先鳴叫,但雌鶴先鳴更為常見。雌鶴首先發出一尖而長的叫聲,接著是幾個短聲,然後是一連串有規則間隔音符,伴以最大限度地張開三級飛羽,頭漸向前伸。雄鶴以類似的姿勢開始鳴叫,對鳴時雄鶴每叫一聲,雌鶴就叫三聲,雄鶴長達幾秒的單一長聲與雌鶴的每三次短聲相呼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rus grus lilfordi Sharpe, 1894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臺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rus grus lilfordi Sharpe, 1894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灰鶴的野生種群在全世界的總數量估計為21至22萬隻,大致與簑羽鶴相仿,僅次於沙丘鶴,灰鶴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主要的威脅是棲息地的喪失和環境品質下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rus grus lilfordi Sharpe, 1894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IUCN受威脅等級列為低危,華盛頓公約CITES列為附錄II。中國列為國家第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rus grus lilfordi Sharpe, 1894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Grus 拉丁文即為鶴。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rus grus lilfordi Sharpe, 1894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