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長蕈甲科(Bothrideridae)全世界已知種類有38屬約400種。小型到中型甲蟲,體長一般小於1.5cm。體型變化頗大,呈長條狀或長橢圓形,扁平或粗壯,以紅褐色或黑褐色為主,部份類群帶有亮色的鱗片狀短毛。頭部外露於前胸背板,眼睛突出於頭部兩側,觸角9–11節,末端1–3節膨大為球桿狀;身型呈長條狀者其頭部約與前胸背板等寬,而前胸背板長度大於寬度,而最寬處通常在前方1/3的位置,許多類群表面有凹槽或凹陷;身型粗壯者則前胸大於頭寬,前胸背板長寬略等或稍寬。翅鞘具有瘤突、隆線或是點刻列,末端有的具有各類變形。跗節型式為4-4-4(前、中、後足皆4節跗節)或3-3-3,沒有葉狀墊。長蕈甲科在臺灣有6屬7種的紀錄。大長蕈甲屬(Dastarcus)是當中體型最大的,身體粗壯且帶有不規則的鱗片狀短毛,與其他種類長蕈甲細長和光滑的外觀不同。本屬在臺灣僅有大長蕈甲一種,體長5.8–11mm,觸角長度短於前胸背板寬度,末端兩節膨大形成球桿部;前胸背板長寬略等,前端約1/3處有一對圓隆起,近後緣處明顯下陷成兩個平面;翅鞘具有明顯肩部(humerus),兩側前寬後窄,末端急速隘縮。


幼蟲多半是外寄生性的,以其他樹棲類昆蟲的幼蟲為寄主,實質上是捕食寄生者(parasitoid),取食寄主並最終將寄主殺死。這類的幼蟲都具有過變態(hypermetamorphosis),初生的幼蟲為活動力強的三爪型幼蟲,找到寄主後會轉變為頭部小、身體肥大而腳足退化的形態。寄主範圍包含吉丁蟲、象鼻蟲、天牛、長蠹蟲、小蠹蟲等甲蟲,以及樹棲性的蛾類幼蟲和蜂類幼蟲,可能可以多隻幼蟲同時共用一隻寄主。老熟幼蟲會在寄主所在的隧道內分泌蠟或絲作繭,在內化蛹。也有一些類群的幼蟲是食菌性的,以真菌為食,這些幼蟲營自由生活,身體扁平而兩側約略平行,頭部約和身體等寬,化蛹時不造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鄭明倫 資料提供 鄭明倫 上次更新 20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