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約1.7~2.1公分,體型壯碩,腿節粗壯,體色為黑褐色,翅鞘上具有黑黃相間的警戒色,翅鞘上有4個黃斑且有覆蓋明顯的金色柔毛,雄蟲腹部末端露出翅鞘。
成蟲活動季節約在5~7月份,喜歡在炎熱的晴天訪花,曾經在板栗及樹杞等植物的花上發現牠們的蹤跡,有時候可以見到大量的訪花個體。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Leptura taranan (Kano, 1933) 上次更新:2013-07-15

分布

僅分布於台灣,產於北部低海拔地區,如新北市烏來、坪林、三芝及北新莊等地皆有發現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Leptura taranan (Kano, 1933) 上次更新:2013-07-15

鑑別型特徵敘述

翅鞘表面覆有明顯的金色柔毛,腿節粗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Leptura taranan (Kano, 1933) 上次更新:2013-07-15

外觀相似性

外觀上與金毛花天牛很接近,但本種體型較壯碩,腿節也比較粗壯,而且雌蟲的前胸兩側不具有金色長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Leptura taranan (Kano, 1933) 上次更新:2013-07-15

棲地

棲息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低海拔闊葉林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Leptura taranan (Kano, 1933) 上次更新:2013-07-15

保育狀態

台灣特有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Leptura taranan (Kano, 1933) 上次更新:2013-07-15

備註

同種異名:Strangalia (Strangalia) taranan。中文俗名:烏來花天牛。模式產地:Urai(新北市烏來)。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Leptura taranan (Kano, 1933) 上次更新:201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