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約1.4~1.9公分,體色為黃色並具有黑色斑紋,前胸覆有黃色短毛,中央具有不規則的黑色橫帶,翅鞘為黃色具黑色斑紋,翅鞘表面黃色的部份布滿極密的黃色短毛,翅鞘前段有圓弧狀黑色斑紋,而翅鞘中段及後段有黑色寬紋,雄蟲的觸角長度達翅鞘的1/2處,而雌蟲的觸角長度僅達翅鞘的1/3處。
成蟲活動季節約在4~5月份,日行性且具有訪花特性,會聚集在各種闊葉樹的倒木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Chlorophorus quinquefasciatus (Castelnau & Gory, 1841) 上次更新:2014-01-17

分布

台灣、日本、韓國;在台灣目前僅有南投縣霧社的採集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Chlorophorus quinquefasciatus (Castelnau & Gory, 1841) 上次更新:2014-01-17

鑑別型特徵敘述

前胸中央具有不規則的黑色橫帶,翅鞘表面黃色的部份布滿極密的黃色短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Chlorophorus quinquefasciatus (Castelnau & Gory, 1841) 上次更新:2014-01-17

棲地

棲息在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闊葉林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Chlorophorus quinquefasciatus (Castelnau & Gory, 1841) 上次更新:2014-01-17

備註

同種異名:Clytus quinquefasciatus、Rhaphuma quinquefasciata。中文俗名:玉條虎天牛。模式產地:Japan(日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Chlorophorus quinquefasciatus (Castelnau & Gory, 1841) 上次更新:201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