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約1.3~1.5公分,體型呈長圓筒型,外形很像鳥糞,體色為褐色,翅鞘基部有黑色圓點狀毛簇,而翅鞘中後段則有白色短毛所形成的斜向寬帶非常明顯,雄蟲的觸角長度有超過翅鞘末端,而雌蟲的觸角長度較短,僅略超過翅鞘末端。
成蟲活動季節約在4~6月份,夜行性且具有趨光特性,食性不明,白天時可以在枯枝葉間扣網採集到,尤其在殼斗科植物的枯枝葉間較易採獲,若受到驚嚇則會出現假死的行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Sthenias cylindricus Gressitt, 1939 上次更新:2014-06-16

分布

台灣、中國東部。在台灣廣泛出現於全島山區,如新北市烏來、桃園縣拉拉山及高雄縣出雲山等地區皆有發現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Sthenias cylindricus Gressitt, 1939 上次更新:2014-06-16

鑑別型特徵敘述

翅鞘基部有黑色圓點狀毛簇,翅鞘中後段有白色短毛所形成的斜向寬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Sthenias cylindricus Gressitt, 1939 上次更新:2014-06-16

棲地

棲息在海拔200~1400公尺左右的闊葉林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Sthenias cylindricus Gressitt, 1939 上次更新:2014-06-16

備註

中文俗名:白紋長角銹天牛、白帶粗筒天牛。模式產地:China(中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Sthenias cylindricus Gressitt, 1939 上次更新:201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