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成蟲體長0.41 ~ 0.6公分,體形近圓形,有時會捕食粉蝨,是捕食多種蚜蟲為主的肉食性瓢蟲。斑紋多變,典型的個體之特徵:頭部為黃褐色,稀為白色。前胸背板的前角外緣為圓弧形,底色為淡褐色,具1對黑色斑紋相連於後緣,少數個體為全黑。在底色為橙紅色或橙黃色的鞘翅上,共有9枚黑色的圓形斑紋,其中1枚在鞘縫末端相連。另有在野外觀察到通體全黑,黑底紅斑、黃底黑斑或是斑紋相連的變異個體。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楊怡明 來源學名:Coelophora inaequalis (Fabricius, 1775) 上次更新:2013-07-30

分布

臺灣、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菲律賓、澳洲、美國(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楊怡明 來源學名:Coelophora inaequalis (Fabricius, 1775) 上次更新:2013-07-30

棲地

低海拔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楊怡明 來源學名:Coelophora inaequalis (Fabricius, 1775) 上次更新:201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