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雄蟲體長12.3~13.7公釐;觸角鋸齒狀;前胸背板呈半圓形、黑色,前緣部有2枚明顯的腎形透明斑,中後方有1枚紅色方形斑塊;前翅黑色;腹部末端無明顯發光器。雌蟲體長15.1~17.0公釐,體橙黃色,翅完全退化,不發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健鎔、方華德 資料提供: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來源學名:Pyrocoelia formosana Olivier, 1911 上次更新:2016-10-04

分布

臺灣、中國大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健鎔、方華德 資料提供: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來源學名:Pyrocoelia formosana Olivier, 1911 上次更新:2016-10-04

棲地

分佈於海拔2,000公尺以下山區,發生期4~6月。主要為日行性,雄蟲發光器雖然退化不明顯,但受干擾仍會發出微弱螢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健鎔、方華德 資料提供: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來源學名:Pyrocoelia formosana Olivier, 1911 上次更新:2016-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