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雄蟲體長8.2~10.1公釐;觸角絲狀;前胸背板為米黃色,呈半圓形,略為半透明,前緣有2 枚弧型的透明斑塊,中後方有紅色斑塊;前翅為米黃色;腹部末端有2節長橢圓形發光器。雌蟲體長13.6~15.2公釐,體橙黃色;前翅完全退化或具小翅芽;腹部末端有4枚發光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健鎔、方華德 資料提供: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來源學名:Diaphanes nubilus Jeng & Lai, 2001 上次更新:2016-11-29

分布

臺灣,特有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健鎔、方華德 資料提供: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來源學名:Diaphanes nubilus Jeng & Lai, 2001 上次更新:2016-11-29

棲地

分佈於臺灣中高海拔山區,發生期11月至翌年3月。常於林下活動,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有越早發生的趨勢,在5℃的低溫環境依然活躍。雌蟲多在林道旁之土堤或攀附枝條、葉片上發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健鎔、方華德 資料提供: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來源學名:Diaphanes nubilus Jeng & Lai, 2001 上次更新:201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