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第4齡蛹殼體色黑。沿著體緣具薄、透明之蠟質分泌物。亞緣區與背盤分隔。眼點明顯。背盤具許多小孔散布。第2腹節具1對剛毛。管狀孔三角形。蓋瓣幾乎充塞2/3管狀孔區域。舌狀突起外露,端點具1對剛毛。胸氣管梳及尾梳不明顯。
寄主植物: 木棉科 (BOMBACACEA) Bombax malabaricum 茜草科 (RUBIACEAE) 黃梔 Gardenia jasminoides Gardenia florida 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樹杞 Ardisia sieboldii 楊柳科 (SALICACEAE) 柳屬 Salix sp.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Aleurolobus philippinensis Quaintance & Baker, 1917 上次更新:2017-07-06

分布

臺灣(士林、臺東)、菲律賓。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Aleurolobus philippinensis Quaintance & Baker, 1917 上次更新:2017-07-06

鑑別型特徵敘述

第4齡蛹殼體色黑。沿著體緣具薄、透明之蠟質分泌物。亞緣區與背盤分隔。眼點明顯。背盤具許多小孔散布。第2腹節具1對剛毛。管狀孔三角形。蓋瓣幾乎充塞2/3管狀孔區域。舌狀突起外露,端點具1對剛毛。胸氣管梳及尾梳不明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Aleurolobus philippinensis Quaintance & Baker, 1917 上次更新:2017-07-06

備註

本種為東洋區的種類。目前臺灣地區僅有少數的採集記錄,分布範圍相當有限。著生於葉背,密度不高,不具經濟重要性。不與螞蟻共生。本種之特徵不明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Aleurolobus philippinensis Quaintance & Baker, 1917 上次更新:2017-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