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俗稱蝦猴、鹿港蝦猴,中國大陸稱為大螻蛄蝦,英名Ghost shrimp, Mud shrimp。最大體長約7公分,普通5至6公分。頭胸甲軟且薄,額角短,呈三角形,下緣具有2至5刺,側脊前部無刺或僅有1至2 個小顆粒。第一步足呈半鉗狀,雄蝦非常碩大,雌蝦細長。腹部縱扁,尾部卷曲,尾柄呈正方形且不具刺。身體呈墨綠色至灰黑色。因外形有「肚猴」般的頭型,又有蝦子般的尾部而得名。
雌蝦猴具有體外抱卵孵化的習性,產出之受精卵會粘附在腹部第1到第 4對腹肢的剛毛上。雌蝦猴受精卵孵化時間相當長,發育過程外觀顏色會由黃綠轉橙黃最後呈暗灰色。螻蛄蝦游泳能力非常弱,牠們長期躲在泥沙中,受到周圍泥沙的保護,水流太強或流動的泥沙,都不是牠們能適應的環境,終年蟄居於泥沙洞中。以有機微粒、矽藻、動物性浮游生物為食,也包括懸浮、濾食或食底泥性浮游生物、細菌和真菌。攝食時面朝入水口,利用第一步足上的剛毛相疊呈籃狀以過濾水流中的有機物質,再以顎足用入口中。巢穴的型態主要為簡單Y型,為典型的螻蛄蝦巢穴形式。Y型結構外,並具有數個分支,分支的數量可反應在食用螻蛄蝦對於空間的利用,當巢穴內徑與蝦體體型的比例越小,空間越緊密時,會有分支密度增加的傾向。雌雄蝦的巢穴亦有差異,雄蝦巢穴具有較多的分支,雌蝦則會挖掘較深的巢穴。部分連結的巢穴,發現皆為雌雄成對的螻蛄蝦,或許與交配行為有關,但發現的數目不多,推測應非主要的交配方式。洞穴最深約100公分,每洞只有一蝦棲息且兩個洞口,一為入水口,口徑較大且平坦呈現凹陷狀,另一為出水口,出水口成小火山口狀,口徑較小。洞穴上半部呈U型並有數個迴轉室。迴轉室的作用因洞穴的寬度一般都較蝦體稍窄,螻蛄蝦以發達的腹肢擺動而有效的製造水流,活水的流動除能幫助螻蛄蝦在深洞內呼吸,也是螻蛄蝦主要賴以攝食的方法。洞穴內壁平滑且比一般沙層緊密。其棲息地與該地沙泥灘的泥沙混合比例、酸鹼質有相當大的關係。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 陳育賢 上次更新 201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