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大型蛭類,成體體長約4-20公分,體寬約10-25公釐。寄生個體的頭部明顯小於體寬,僅3-12公釐,尾吸盤則相當巨大,幾乎等於或明顯大於體寬;自由生活個體的頭部則僅稍小於體寬,尾吸盤亦僅大致體寬相等。身體背腹稍扁平。全身底色為暗紅色、紅褐色或暗綠色,沒有任何花紋或斑點。
吸血,專門從黏膜吸食中大型哺乳動物的血液,包括人類。水生種類。生活史可分為幼體的寄生階段與成體的自由生活階段。幼體時停棲在淺水處的植株或基質上,一旦偵測到人獸接近時的光影變化、空氣流動或呼吸氣流,便伸長身體四處探尋,向訊號源頭處移動以尋找可能的宿主。一旦附上宿主身體,則尋找鑽入並寄生其中,附著在黏膜上吸食血液。最常侵襲的部位為鼻腔、口腔和咽喉部,亦曾有寄生眼結膜、尿道、陰道或肛門的記錄。當鼻蛭寄生宿主鼻腔時,鼻蛭從宿主鼻孔探頭的時間似乎取決於宿主鼻腔空間和鼻蛭的相對大小,當鼻蛭從宿主鼻孔探頭之後會繼續吸血一段時間,接著停止吸血,又過一段時間後終將主動脫離宿主。藉由頻繁吸食宿主血液,鼻蛭於寄生時期得以迅速成長,可在兩個月內增重兩百至四百倍且達到性成熟,性成熟之後會主動脫離宿主並且改行自由生活,除了改以水中的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亦不攻擊哺乳動物寄主或吸食血液。若幼體時期無法找到適合宿主,亦可以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但發育極為緩慢。幼體可能無日夜行性之別;結束寄生階段脫離宿主後的成體為夜行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賴亦德 資料提供:賴亦德 來源學名:Dinobdella ferox (Blanchard, 1896) 上次更新:2020-07-02

分布

原生種,分佈於本島及蘭嶼低海拔至中高海拔地區。除了臺灣以外,亦分佈於日本、中國南部、中南半島、婆羅洲、印度及斯里蘭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賴亦德 資料提供:賴亦德 來源學名:Dinobdella ferox (Blanchard, 1896) 上次更新:2020-07-02

棲地

平地、丘陵、山地之沼澤、池塘、溝渠溪流等靜水或緩流水域淺水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賴亦德 資料提供:賴亦德 來源學名:Dinobdella ferox (Blanchard, 1896) 上次更新:2020-07-02

風險

當鼻蛭黏附於宿主鼻腔中,可能造成宿主頻繁鼻子癢、咳嗽、打噴嚏等症狀;又鼻蛭自黏膜頻繁吸血並釋放抗凝血物質,宿主將因此頻繁流鼻血。頻繁的失血可能使幼兒或中小型犬貓產生失血性貧血,但對於兒童、青少年和成人則幾乎沒有生理上的負面影響。成長後的鼻蛭也可能阻塞呼吸道,使宿主呼吸不順或呼吸困難。由於探頭後的鼻蛭會受到黑暗與水的吸引,當宿主進入陰暗環境或鼻孔入水時,都會誘使鼻蛭伸出鼻腔,這也是醫療處理時,在不麻醉宿主、不使用侵入式器具或藥物的狀況下,得以夾出鼻蛭的良好時機。一旦鼻蛭探頭後,無論是主動或被迫脫離宿主,似乎便不再回歸寄生生活,即使將鼻蛭再度放回宿主鼻腔,也會在短時間內再次脫離宿主。是故,從患者或患畜口鼻中取出的鼻蛭不再具有感染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賴亦德 資料提供:賴亦德 來源學名:Dinobdella ferox (Blanchard, 1896) 上次更新: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