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入侵紅火蟻外觀與一般家裡常見的螞蟻類似,屬於中小型的螞蟻,體長約2至6mm,身體呈紅褐色,腹部的顏色較其他種類略深。具有明顯頭楯中齒;兵蟻亞階級,頭部比例較小,後頭部平順無凹陷、大顎內緣有明顯小齒。入侵紅火蟻為地棲型,成熟蟻巢會將土壤堆高形成突出地表約10-30cm,直徑約30-50cm的小丘形蟻塚,新形成的蟻巢約在4-9個月後出現小蟻塚。明顯隆起的蟻塚,是快速認定入侵紅火蟻的方法之一。

入侵紅火蟻是聯合國國際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所列世界一百大惡性入侵生物之ㄧ;其可取食農作物、危害小型哺乳動物,影響農業收成;捕食蚯蚓、青蛙等土棲動物,改變土壤微環境;叮咬人類,嚴重者引起過敏或休克;可能築巢在電信、號誌等設施內,干擾通訊與交通,因此對農業生產、生態環境、人類健康與公共安全等具有嚴重威脅。在台灣於2003年10月在桃園與嘉義的農地發生首宗紅火蟻危害案例,隨即展開防治措施。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石正人 資料提供 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上次更新 2020-03-19